8月的盛夏末尾,京东养车在地表温度超过70℃的吐鲁番火焰山腹地,组织了一场「新能源轮胎极限」测评。
一系列测试中,最夸张的项目要数,让十款新能源轮胎被分别装在十辆小米SU7上,它们在分别被扎了200个钉子后,要求在一分钟内完成10圈定圆飘移。此外,所有测试车辆还在吐鲁番完成了一场长度138公里的、糅合各种工况的跨越……
这场在测试风格上像极了懂车帝的轮胎大横评,是京东养车联合中汽中心组织的,因为项目设置足够有噱头,它甚至还邀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来到现场亲证。
明明该测评媒体干的事,京东养车却选择亲自上阵,说明,它特别想在已经扎根的汽车养护行业甚至是新能源赛道,也拥有自己的影响力。
而细数京东近年来的动作,这家电商巨头显然对汽车也有着不常为外人道的野心……
作为一个拥有2亿车主用户、2000万新能源车主用户、在全国拥有2500家门店的知名汽车养护连锁品牌,「京东养车」可谓一头连接着轮胎品牌供应商、一头连接着消费者的轮胎营销第一线,而作为第一线,当某个用户上门修车选轮胎时,它当然有必要、也有能力为用户解构清楚需求、讲清楚各家产品的优劣并完成销售。
当这份职能从一个个的单一消费场景扩展到网上更大领域时,就有了「广大消费者希望权威机构做出权威解答」的呼声。这是京东养车搞这场吐鲁番轮胎极限夏测的底层动机。
如果说「测试地选在吐鲁番」、「扎200个钉子玩极限工况漂移」、「懂车帝式大横评」等等这些都要算做噱头的话术的话,把消费者眼球吸引过来的目的则无疑是为了要能够把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能够解答清楚。
打开某搜索引擎,输入「新能源轮胎」关联结果中,“新能源轮胎和普通轮胎有什么区别”排第一,“新能源轮胎和油车轮胎的区别”排第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消费者对这类问题的小白。
事实上,无论是轮胎规格、载重指数、滚阻等级、速度级别等硬参数方面,还是使用场景、胎噪要求、节能要求等软需求方面,新能源轮胎与传统燃油车轮胎都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但因为刚刚普及,绝大多数用户、哪怕是老有车用户,对新能源轮胎的一些基本信息都缺乏了解,就更不必说「如何选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轮胎」等更具体、也更关键的问题了。
与用户知之甚少相对的,则是目前呈井喷发展的新能源轮胎产业。根据「子弹财经」援引乘联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来到了50.2%,首次过半;又根据GfK数据,82%的新能源车主会采用新能源专用轮胎。
各厂家迎合广阔的市场需求则纷纷投入了巨量的研发,推出了一个又一个黑科技新品:玲珑的SPORT MASTER e基于高弹性橡胶配方,把节能与静音做到了极致;赛纶的液体黄金胎,应用EVEC胶,在降滚阻的同时提升抗湿滑和耐磨性能;朝阳1号EV PRO搭载ZUPER SILENT技术,实现了静音、抓地、节能多重性能;德国马牌的UltraContact UC7轮胎,通过高速增压导流槽和钻石级橡胶配方强化安全,又通过主动降噪系统3.0强降噪;米其林e聆悦轮胎用低生热橡胶材料、Acoustic静音技术等,做到更节能、更安静、更耐用……
只不过,这些轮胎再强,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和一家比一家繁琐的命名方式,消费者在进行选择时依然两眼一抹黑。本来就是卖轮胎的京东养车组织这样的横评,无疑就是为了让这个复杂问题到了消费者面前能够简单化。
所以吐鲁番的极限测试只是京东养车针对轮胎一系列测试中的一场。
在江苏盐城,京东养车根据用户「续航优化」、「静音体验」等更常态化、更城市化、更贴近真实用车场景的需求也进行了一场测试,并陆续发布了多份横评榜单。
根据榜单,消费者就可以进行「按图索骥」式的选择:城市通勤优先「朝阳1号 EV PRO」;注重操控可以选「倍耐力 PZeroPZ4」;家庭场景建议上「德国马牌MC7」;网约车司机推荐用「韩泰 IK01E」……
如此,京东养车的测评就有了抹平信息差的作用,这对卖轮胎的厂家和买轮胎的消费者都有意义。
而作为「懂产品,更懂消费者」的中间服务商,一旦发现自己搞的测评有大量用户关注甚至有了公信力,京东养车就可以持续通过不断搞类似横评来塑造自己品牌的权威性,借此扩大自己在汽车养护赛道的声望,用另一种方式来完成对用户心智的占领,并有望最终转化成实际的销售数字和市占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京东养车」与主要对手「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品牌的惨烈竞争仍在继续。
尤其是和都已经发展到对簿公堂的「途虎」。
这个夏天,与轮胎测评一同被京东养车放出的,还有「50亿补贴、每满500减250」的「震骨价」大额优惠活动。
这里值得细说的,是「震骨价」这个听上去略显奇怪的叫法。
原本在没有被「途虎养车」告上法庭、且在8月败诉之前,「京东养车」这个优惠方案原本叫「震虎价」。
「震虎价」风波始于2年前。
2023年9月26日,「途虎养车」港股上市,同一天,京东养车宣布了「震虎价」低价营销活动,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零售汽车事业部总裁缪钦,这位京东养车的负责人更是发朋友圈宣布震虎价商品较友商低5%。
2024年1月,「途虎养车」主体「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京东养车震虎价对原告商誉造成影响」为案由向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京东养车」主体「北京汽广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内的三家被告赔偿500万,全渠道删除「震虎价」相关表述。
到了今年8月4日,京东养车在官方账号发布《声明》称,针对该案件,7月21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做出终审判决,原告途虎养车胜诉,认定被告在涉及「震虎价」宣传活动中的相关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00万元,并在官方账号连续10日刊登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现已生效。
途虎养车方面则有人在更早时间就出来表示,「已收到对方的赔偿款,但对方尚未发布符合判决要求的声明。」你从双方的话里话外,仍旧能感受到浓重的火药味。
当然,至此双方持续两年围绕「震虎价」的诉讼宣告终结,京东养车把自己的优惠活动改名为了「震骨价」,但优惠力度并未减小。
对于「震虎价」一事是否侵犯商誉,法院已经盖棺定论。过程中站在途虎养车的视角来看,途虎养车对于震虎价这件事不满的是名字上对自己的刻意被针对,而并非「京东养车挑起价格战」这一行为本身。对此,京东养车线管负责人也回应道,「很遗憾友商认为‘震虎价’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但‘震虎价’只是一个名字。」
通过为活动起名字来达到某种消费心理暗示的营销手段其实有很多,比如2023年,盒马推出「移山价」,明眼人都知道这指的是对手「山姆」,美团买菜则还推出过「拔河价」,摆明了这是冲「盒马」去的。
像这样的你来我往,听起来对线强度丝毫不输「震虎价」的叫法,只不过当事人互相觉得无伤大雅没举报,或者说它们彼此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越界。很明显,途虎养车这次状告京东养车并胜诉,以后对类似事件也就有了警示意义:原来这种玩法,真较真的话是违法的。
途虎养车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本身无可指摘,但也有舆论认为途虎养车这样做「太玻璃心、打不起价格战」,这个提法是否站得住脚呢?
首先以门店数量作为参照的话,途虎养车截止2024年近7000家的数量是碾压京东养车、天猫养车等的存在。且在京东养车大力推广震虎价、甚至如今即便败诉了仍继续50亿补贴的「震骨价」期间,途虎养车自己则除了诉诸法律外,也曾做出过迅速下调同类产品价格的动作,以确保与京东保持同一水平防止用户流失;而在今年8月震虎价官司胜诉后,途虎养车也上线了「300亿无限大促」等活动,覆盖轮胎、保养、喷漆等品类,力度看上去也很强。至于能否达成震虎价那般影响力,还有待观望。
总结,这一系列动作都说明,作为头部的途虎养车与京东养车,对于营销手段在观点上有抵牾,但是到了实打实的价格战层面,倒是默契的。大家都清楚、并接受以价格战的方式来进行这一轮的对战。
而在它俩之外,天猫养车、懂懂养车、LaLa养车、小桔养车等竞品也大有想趁它俩鹬蚌相争之时、尝试一波渔翁得利的迹象,这些主业也都来自其他领域的竞品纷纷尝试以「新能源汽修」等有别当前传统的新方式,来让自己在已经被途虎养车、京东养车玩得有些惨烈的养车赛道站稳脚跟、扩大影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自打2023年9月上市以来,途虎养车股价长期低迷,如今不到20元的股价较发行价的30元显得差强人意,这或许也意味着市场对养车赛道目前的价格战仍旧持观望态度,一切也远未到终局时刻。
不过,这两年以来一直在主动出牌、主动挑起斗争的京东倒是的确很亮眼,就如同它在外卖、酒旅、即时零售等领域的积极作为一样,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它在汽车养护这个巨大的民用市场的努力与野心。
遥想三年前的2022年8月18日,京东汽车宣布把供应链、京东京车会门店、第三方网络进行整合,正式推出「京东养车」品牌,切入汽车养护赛道。它的到场成就了如今传统互联网养车赛道「虎猫狗」三巨头时代,三家都采用直营店+深度加盟模式,以「不断优化供应链、拓展标准化加盟」为主要方式努力提升产品与服务性价比、扩大影响力,并一边稳固战线,一边拓展新的玩法蚕食对手份额。
这个过程中,京东养车的积极主动是最被人看在眼里的。
就如前文所述,途虎养车一上市,京东养车便推出「震虎价」、「震骨价」,如今甚至还玩上了轮胎产品大横评这样的操作,可谓是把营销想象力拉到了极限。
此外,它还在今年初与有心杀入换电赛道的宁德时代合作开展电池检测业务,此举包括新能源轮胎测评,都彰显着京东养车在积极提升自己在新能源汽车养护这个养护赛道的新领域的影响力。
甚至当我们跳出京东养车赛道的格局来看,京东在汽车领域更是动作频频。
今年7月22日,京东汽车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成为比亚迪售后领域的电商合作平台,双方围绕比亚迪将构建起原厂保养、轮胎、配件、汽车竞品等在内的一站式售后服务系统,比亚迪旗下的「精诚一家」也将在京东独立开店。类似比亚迪这样的合作方,还有东风岚图、特斯拉、乘龙汽车等被公之于众。
稍早些的7月2日,在一次展览会上,京东物流发布了自研的无人轻卡——VAN,定位L4级自动驾驶、满载续航400公里、配备24立方米空间的VAN是目前物流领域载货量最大的无人轻卡,可用于替代传统4.2米箱货车进行物流摆渡、传站。
今年5月,京东还被爆出注册了多个名为「Joyrobotaxi」的商标,引发了外界对京东可能在准备进军自动驾驶甚至正车制造的猜测。
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刘强东第一次对汽车投入热情,早在2015年时京东就联合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据猎云网统计,目前刘强东通过家族信托仍持有着蔚来汽车2.82%的股份,且在此后京东还曾累计投资了11个人工智能项目,当中的「蘑菇智行」、「辉羲智能」、「嬴彻科技」都是自动驾驶领域项目。
这些都意味着,从默默耕耘的蔚来汽车到自动驾驶到无人轻卡,从一直博眼球于台前的京东养车到震虎价震骨价到吐鲁番轮胎大横评,京东在汽车领域一直在努力拓展着自己的影响力,并已然构建出了一个包含「整车+服务+供应链」在内的大致轮廓。
在打造汽车生态闭环这件事上,刘强东似乎有着丝毫不亚于他在「即时零售+外卖+电商」大电商闭环上的决心。
[1]薄荷.轧过200颗钢钉再漂移?这场实测验出了新能源车胎“真金”.子弹财经.2025
[2]Cindy.起诉京东养车“震虎价”,途虎为何不愿打价格战.极点商业评论.2024
[3]吴遇利 范佳来.“震虎价”落锤:京东养车被判不正当竞争,赔偿途虎养车500万元.澎湃新闻.2025
[4]武占国.养车赛道大变局:从 “猫虎狗” 争霸到全域混战.市值榜.2025
[5]清清.刘强东进军汽车,京东拿下比亚迪.电商天下.2025
[6]王非.京东,“造车”.猎云网.2025
[7]途虎养车、京东养车等.百度百科.2025
-原创不易 欢迎分享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