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姓高、个子也高,又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大家都亲切地称他“高老师”。他以代码为画笔,用匠心与智慧攻克重重技术难关,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高岩。
高老师和团队勇闯核心技术“无人区”
时光回溯到2012年,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份。高岩怀揣着对汽车行业的热爱与无限憧憬,踏入了长安公司的大门。
彼时的长安,正全力推进智能化,而区域控制器系统的自主研发,无疑成为了这场攻坚中的关键堡垒。
当时,国内在这一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犹如一片荒芜的沙漠,经验更是匮乏,长安内部也没有可资借鉴的先例。面对如此困境,高岩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区域控制器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团队。那段时间,办公桌上的资料堆了又散,白板上的草图擦了又写......
终于,在记不清多少个这样的日夜之后,系统运行稳定而流畅,各项数据均达到预期——他们成功了。这不仅意味着长安在智能化核心领域实现了关键突破,更是整个团队用坚持和汗水浇灌出的成果。站在屏幕前的高岩和大家相视而笑,那一刻,所有付出都有了答案。
这条路没人走过,但他们,走出了第一条轨迹。
岩哥说车:让技术被听懂,让信任被看见
除了敲代码,高岩还活跃在镜头前。他开通了“岩哥说”视频号,他主动走出技术舒适区,自己写脚本、拍剪辑,用通俗的话讲技术的故事。最初他并不适应镜头,他远没有面对代码时那般从容。
写脚本字斟句酌,录制时一个一分钟的视频,往往要反复十多遍。有时一句话语气不对,有时一个技术术语不够“接地气”,他都会停下来重录。他常说:“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更在于被理解、被信任。”
如今,“岩哥说”已累计发布接近一百条视频。它们不仅是高岩个人热爱与坚持的见证,更成为长安汽车技术传播的一座桥梁——严谨不再冰冷,技术也有了温度。
“高队”用篮球,为团队融合传出漂亮助攻
高岩的感染力,从不局限于实验室与屏幕之前。他还是团队内部篮球圈里无人不晓的“高队”。一到球场,他就像换了个人——带球、转身、跳投,动作干净利落,还真有几分高手的架势。但他最厉害的倒不是自己得分,而是能把一帮平时写代码的同事组织起来,变成一支有模有样的球队。
每次比赛前,他都会提前研究对手,给大家分分工:“你个子高,守内线;他速度快,盯外线。”简单几句话,就让每个人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他常说:“打球和做项目差不多——一个人再强,也打不过五个人。该传得传,该投得投,别犹豫。”
不少刚开始不敢上场的年轻人,也在他的鼓励下慢慢加入进来。后来不光有了定期的团队篮球活动,还搞起了“部门杯”。比赛时,场边经常有人喊:“高队,这球怎么打?”他总会停下来,比划几下,耐心说几句。
久而久之,一个原本只是业余爱好的篮球活动,渐渐成了团队凝聚力的另一条纽带。
而高岩,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高老师——代码在他手中是精准的武器,镜头前他是真诚的讲述者,篮球场上他又是可信赖的队友。
对他而言,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期视频的发布、每一场篮球的胜利,都不是终点,而是长安人持续探索、共同前行的新起点。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技术人从不局限于单一角色,而是在不同的舞台始终输出同一种价值。
未来,高岩将和团队一起,继续怀揣着梦想与激情,勇攀技术高峰,在汽车智能化的浩瀚星空中,书写更多属于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