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三江源的草甸上,牦牛如墨斑般自在散落,土拨鼠从洞口探出头时不惧人靠近,溪流清澈得能数清水底圆石的纹路;在湛蓝的天空中,雄鹰展翅盘旋——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土地,正因广汽丰田“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项目2025年在此扎根,让生态保护有了看得见的形态;也因为项目的开展,让更多人意识到生态保护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守护根基
近日,广汽丰田“一路青山•生机森林”多重效益森林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守护脚步踏入新的版图——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树市的三江源。作为“地球第三极”与“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核心,三江源孕育着长江、黄河、澜沧江,更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自2017年起,广汽丰田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一路青山在目、生机森林遍布”为愿景,从云南云龙天池到西藏墨脱、四川关坝,再到今年延伸至平均海拔超4000米、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60%-70%的玉树,以行动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脉络,更成为连接城市与高原、人与自然的桥梁。
项目对于三江源而言,其意义远不止于保护几种动物。在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当地护林员经过培训后,带着工具开展日常反盗猎巡护与痕迹调查,白唇鹿、马鹿、马麝的生存状态被细致记录。这次,随行的专家详细演示如何根据动物的粪便等行动痕迹,选择在合适的位置设置红外相机来观察他们的活动。项目还支持社区优化设施、提升知识水平,开展有蹄类相关的自然体验活动,让村民在守护生态的同时,也能通过生态资源改善生活。
藏民司机师傅说,“在这儿看藏民日子过得好不好简单得很,藏民手里的银子宽不宽裕,全看牦牛的奶够不够稠;牦牛的奶旺不旺,又得看坡上的草长得茂不茂;草能不能铺得满坡绿,终究要仰仗天上的雨下得匀不匀。藏民的日子,从头到脚都系在大自然上。”而项目正是在守护这份“好日子”的根基——当有蹄类动物得到保护,生态链的纽带得以稳固,草甸、溪流与村民的好日子才能持续共生共长。
全民参与
在玉树市巴塘乡东仲林场和囊谦县,100台次红外相机将构建起网格式监测网络,金钱豹的活动影像会成为科研人员手中的珍贵数据。作为“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规划中的旗舰种,金钱豹的生存状态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晴雨表”。
这些红外相机拍下的不仅是动物的身影,更是让公众看见高原生态之美的窗口——当城市里的人通过分享会、志愿者活动,看到金钱豹在林间穿梭的画面,对“地球第三极”的敬畏与关注便会油然而生。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正是基于这种理念,8月21日,广汽丰田在救助野生雪豹的西宁野生动物园内,举行“江源守护 万物生长”环保分享会。西宁野生动物园因为对网红小雪豹“凌小哲”的救助,而名声大噪。
广汽丰田通过设立专项公益基金、提供项目车辆,整合专家资源给出生态与经济效益融合的方案;通过科学志愿者活动、环保分享会,带动城市公众走进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让全民参与成为可能。
曾经,平原地区的人们或许会忘记“水龙头里的水来自高原溪流”,但当他们参与到项目相关的活动中,看到护林员额头的汗水、红外相机里的生灵,便会重新意识到:人与自然本是命运共同体,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每个人的生态安全。
共生哲学
从云南云龙天池示范性恢复超1000亩植被、种植近18万株苗木,到三江源的每一次巡护、每一台红外相机的布设;从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到获得权威认可,“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项目的意义,早已超越简单的企业公益。
项目所守护的,不仅是三江源的绿水青山,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当更多人因这个项目看见脚下的土地与远方的高原紧紧相连,生态保护便会成为一种自觉,一种跨越地域、跨越身份的共同追求。
“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项目为其他车企的公益实践构建了多维度的示范参照。首先,项目开创可持续的生态治理范式:不仅仅是捐钱,更是联合基金会、科研机构、当地政府与社区,整合专业力量与本土智慧,形成多元协作模式;其次,让项目模式实现可复制——从云南到西藏到四川再到三江源,每个项目都像种子,生长出适合当地的“共生方案”。同时,项目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学术力量,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权威期刊,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样本”,让企业责任为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项目修复的不仅是生态,更是人类与自然的情感联结。当城市人知道清水、青稞与高原生态的关联,便会牵挂远方的生态;当村民看到巡护能让金钱豹种群增长、子孙可继续草原生活,便会坚定明天的希望,生活更有滋味。这种情感与责任的传递,正是项目最珍贵的价值——让生态保护从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
八月底的三江源气候宜人,万物生长。玛尼石上的经幡猎猎,红外相机里不时出现雪豹和金钱豹身影。广汽丰田“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项目仍然在路上。有深度的企业责任,既要守护绿水青山,更要守护与自然共生的生命;有高度的生态实践,既要解决当下问题,更要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铺路。
在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路青山·生机森林”项目种下的不只是树木与希望,更是跨越地域、连接心灵的共生哲学——这份哲学,终将成为人类与自然长久共存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