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现在新能源车越来越火,走在大街上,时不时就能瞅见好几辆。车企们为了吸引咱消费者,那也是各出奇招。其中,“电池终身质保” 这一招,可太诱人了,就像给咱吃了颗定心丸,感觉以后电池出啥问题都不怕了。可事实真是这样吗?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新能源车电池终身质保背后的事儿。
你说车企推出这电池终身质保,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就是想让咱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更放心,毕竟这电池可是新能源车的 “心脏”,价格老贵了,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可不低。要是真能终身质保,那咱开起车来,心里确实踏实不少。可谁能想到,这看似美好的承诺背后,藏着不少 “小陷阱” 呢。
就说这一年行驶里程不能超过 3 万公里这事,好多车主都被坑了。你说咱买车是干啥的?不就是为了方便出行嘛,有的人工作原因,通勤距离远,或者就喜欢自驾游,一年跑个三四万公里太正常了。可就因为这一条规定,一旦超过 3 万公里,终身质保就没了。这就好比你买了个手机,商家说手机终身保修,结果又规定你一年使用时长不能超过多少小时,超过了就不保修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杭州的姚先生就碰上这糟心事了。他买的车才 7 个月,就跑了 26000 多公里,眼瞅着到 7 月份肯定要超 3 万公里了,现在都不敢开车了。当初买车就是冲着三电终身质保去的,结果保养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限制条件,关键是买车的时候销售根本没提这茬啊。姚先生心里那叫一个郁闷,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这还不是个例,好多车企的终身质保都有类似的限制条件。像比亚迪,自推出刀片电池后,首任车主的 “三电系统” 质保政策升级成了终身保修,听起来挺美吧。但保修凭证上规定了一堆条件,首任车主且车辆使用性质为非营运、参照用户手册进行定期保养维护、维修保养使用原厂纯正备件、须通过比亚迪汽车小程序或 APP 完成车主认证、每个周期(交付日起 12 个月为一周期)年行驶总里程未超过 3 万公里。违反任何一条,都不能享受 “三电终身保修” 服务。你说这条件多苛刻啊,就好像给你画了个圈,你只能在里面活动,稍微越界一点,福利就没了。
奇瑞汽车宣布全系车型享受整车终身质保,本来是个好事。可它的终身质保协议也有限制条件,非营运首任车主、车辆全程在奇瑞 4S 店保养,还有 “少数零部件” 不在终身质保范围,关键这 “少数” 到底是哪些,还没公开明示。这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感觉像开盲盒一样,不知道自己车上哪些零部件在质保范围内,哪些不在。
欧拉好猫的 “三电终身质保” 同样有条件,首任个人非运营车主、年平均行驶里程不超过 3 万公里。咱就说,这限制条件一个接一个,感觉车企就是在想尽办法把终身质保的范围缩得越小越好。
说实话,咱消费者买新能源车,本来就担心电池衰减、维修成本高这些问题,车企推出终身质保,确实能吸引不少人。可这限制条件这么多,让人感觉这终身质保有点名不副实。有的车主开玩笑说,这哪是终身质保啊,简直是 “终身套路保”。
你说车企为啥要设置这些限制条件呢?我觉得一方面,新能源车电池成本高,如果真的无条件终身质保,车企的成本压力太大了。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通过这些条件,引导车主按照车企的要求进行保养和使用车辆,降低车辆出现故障的概率。但不管怎么说,车企在宣传终身质保的时候,应该把这些限制条件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而不是等消费者买了车,才发现这里面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而且,这些限制条件对二手车市场也有不小的影响。很多终身质保政策只针对首任车主,车辆一旦过户,新车主就不能享受终身质保了。这就导致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受到影响,二手车主心里也不踏实,毕竟电池一旦出问题,维修成本可不是个小数目。
咱作为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可不能只听销售说什么终身质保就头脑一热下单了。一定要仔细阅读保修手册,了解清楚终身质保的具体条款和限制条件。要是销售没给你讲清楚,你可别轻易签字。另外,对于车企来说,也应该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考虑,别把终身质保当成一个营销噱头,而是真正为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让新能源车市场健康发展。家人们,你们对新能源车电池终身质保这事儿怎么看?有没有被这些限制条件困扰过?评论区留言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