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汽集团发布2025半年报。
半年报显示,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42,610,940,971.00元,同比减少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38,250,678.00元,同比下滑267.39%。
这不仅延续了2024年的业绩颓势,更是创下20年来首次半年亏损纪录,也暴露了公司在新能源转型和市场竞争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对于今年上半年产生巨额亏损的原因,广汽集团在公告中称,新能源车型未达预期、销售体系转型不匹配及海外市场薄弱。
产销快报显示,上半年,广汽集团汽车销量为75.53万辆,同比下降12.48%。除了广汽丰田销量小幅增长外,其余品牌销量全线下降。
好消息是,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65%,较去年底优化约3个百分点,反映公司财务结构稳定及健康。
在燃油车时代,因为省油的日系车好卖,手握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两大合资品牌赚钱“利器”,广汽集团一度过着躺着赚钱的日子。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零售渗透率已高达47.6%,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57%。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逐渐提速,合资车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传统油车的阵地也越来越小。
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等合资车品牌,曾是广汽集团的“现金奶牛”。然而,这些合资品牌已不复往日荣光,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表现。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中,广汽集团可谓“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广汽集团近些年战略定力不足、技术突破较慢,错失了快速发展的良机。
广汽集团的电动化转型主要依靠广汽埃安打头阵,2020-2023年,广汽埃安凭借B端市场快速起量,因此被誉为行业黑马。
由于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C端品牌形象受损,再加上主力车型日益老化,近两年几乎没有爆款车型,导致广汽埃安在价格战冲击下经历阵痛。
广汽是最早与华为探讨合作的车企之一,但首次的携手最终分道扬镳。原因之一是华为作为大牌供应商过于强势,广汽议价能力弱,合作成本过高。
广汽埃安肖勇曾吐槽,华为是大牌供应商,产品比较好,但它的价格是不受控的,跟它合作没有议价能力。
也就是说,广汽埃安等厂商在和华为的合作中,整体还是要看华为的脸色,而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主机厂的地位并不高。
三年前,广汽董事会更是11票全否决了和华为的合作,理由很硬气:“核心技术必须自己掌握!”
当时华为的HI模式,系统价格高昂,还让车企在宣传中缺乏话语权,而彼时广汽埃安发展迅猛,月销破5万,这也让广汽有底气离开华为单干。
今年2月,曾庆洪先生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冯兴亚正式接任董事长一职。
3月,广汽集团开启了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双方成立华望汽车,将整合“广汽智造”+“华为智能化”的优势打造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将全力打好关乎未来的“三大战役”,再造新广汽。
再说几句
面对合资品牌萎缩、自主新能源增长乏力的局面,广汽集团的转型之路注定充满坎坷。
尽管公司已开启三年“番禺行动”,提出“三大战役”与渠道改革,但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能否扭转颓势,仍需看其产品力提升与战略执行的实效。
冯兴亚希望的新广汽愿景能否最终实现,广汽集团将走出一条什么样的突围之路,备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