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如此巨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家公司,敢于放弃中国市场。最典型的就是英伟达这家公司。
英伟达刚刚公布了最新财报(2026财年第二季度),数据依然非常亮眼,但背后也有些值得琢磨的细节。
先说亮点:这个季度英伟达营收达到46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净利润更是高达264.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9%18。它最核心的数据中心业务(主要是AI芯片)贡献了411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近九成,同比增长56%。
关于对华芯片出口: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在这个季度并没有向中国客户销售。尽管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上依然表示对中国AI市场前景有信心,公司也将下一季度的业绩预期建立在“不含H20销售”的基础上。如果未来出口限制问题得到解决,H20预计可能为公司带来20至50亿美元的营收。
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表示,公司正在和美国政府积极商量,希望能继续向中国出售“性能降级版”的下一代AI芯片(Blackwell架构)。他甚至松口,愿意接受美方可能提出的条件。比如把在中国市场销售这款芯片所得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黄仁勋之所以这么坚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的AI芯片市场实在太大了,他根本舍不得放手。他预估中国AI市场的价值高达500亿美元,直言我希望英伟达能重新进入,并满足这个巨大市场的很大一部分。对英伟达来说,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不仅在营收上是巨大损失,更意味着可能将这片广阔的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但这事没那么简单,背后其实是科技、商业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美国政府,尤其是对华强硬派,一直担心即使是被阉割过的AI芯片,仍然可能帮助中国提升算力水平,进而用于军事领域。所以美方的态度非常谨慎,要求降级版芯片的性能必须比常规版本低30%到50%。
黄仁勋很聪明,他不仅从商业角度争取,还换了个说法去说服华盛顿。他强调,如果全球的AI技术发展都建立在美国的技术基础之上,那其实更有利于美国赢得这场AI竞赛。言下之意是,让中国也用上美国的(降级)芯片,好过让他们完全自主开发或被逼出另一套体系。
所以你看,黄仁勋不愿放弃中国市场,不只是因为眼前几百亿美元的生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标准、市场主导权和全球AI生态影响力的长期布局。英伟达想要的是在遵守美国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守住这片市场,而这盘棋每一步都走得并不轻松。
英伟达芯片能否进入中国市场,主动权不仅在于美方的出口限制,更在于能否切实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此前,中国相关部门已多次明确表态,把话说得很清楚:任何外国科技企业,想要进入或留在中国市场,就必须严格遵循中方在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市场准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法律与监管要求。
这不是一种“可选项”,而是不容谈判的前提。中国市场确实规模巨大、需求明确,尤其是对高性能算力产品有着长期而稳定的需要。但对英伟达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或借助政治游说绕过规则。
中方传递的信息实际上清晰而坚定:我们欢迎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等尊重、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英伟达若想真正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就不能只盯着商业利润,也不能仅满足于迎合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版本,而是必须真正重视中国的法律与国家安全关切。
这意味着,英伟达除了要应对美国方面的审批,还必须主动适应中国的合规环境。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将直接决定它能否在这块必争之地上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