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网站发布《关于受理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公示》。
公示信息显示,比亚迪(002594)新增“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郑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液冷板生产线建设项目”两个扩建项目,均由郑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投建。
两个扩建项目,一方面是扩张动力电池产能,另一方面是通过配套项目建设提升供应链自给能力。
其中,郑州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充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利用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园现有厂房或预留空地进行产线建设。液冷板生产线建设项目同样利用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园现有厂房进行建设。
据了解,液冷板是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冷却液在流道内循环吸收热量,再经CDU将热量传递至外部环境,以确保动力电池在安全温度工作。
资料显示,郑州弗迪成立于2022年8月,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后者由比亚迪100%持股。
从投资额来看,比亚迪在郑州已规划投资数百亿,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制造基地之一。
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后,37天内实现项目开工,17个月顺利投产。仅两年多的时间,2023年11月,第600万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郑州基地下线——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实现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郑州工厂生产新能源汽车54.5万辆,同比增长169.8%,占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87%,总产值突破862.8亿元,带动郑州航空港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61.7%。
产能上,规划产能为40万辆。后期比亚迪郑州还有二期和三期项目,二期与三期共规划产能75万辆,这意味着郑州比亚迪的规划年产能超过100万辆。
配套动力电池项目方面,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网站2023年2月发布的环评公示信息,郑州弗迪新型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计划投资8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40GWh的动力生产规模。
郑州弗迪已在当地相继规划建设了“新型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电池包拆解及组装生产线项目”“动力电池配套零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年20GWh储能系统项目”以及“售后电池包返修及维修二期项目”,除储能系统项目不再实施、电池包拆解项目已建成外,其余项目均有序推进中。
据当地8月环评公示显示,郑州比亚迪新材料生产线建设二期项目利用现有厂房建设电池护板生产线,年产470.4万车付。项目总投资11439万元,环保投资200万元。
据悉,作为目前比亚迪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其生产线自动化率高达98%,每30秒即可下线一个动力电池电芯,不到一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郑州弗迪电池与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形成紧密协同,电池产能与整车生产需求高度匹配,支撑郑州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自年初至今,比亚迪在长沙、广东、陕西、安徽、浙江等多地传来扩产动态。
3月27日,仙居县人民政府发布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台州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进入新阶段。计划总投资100.2亿元,建成后形成22GWh动力电池年产能。
4月30日,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发布消息,长沙弗迪电池有限公司PACK产线扩建项目环评获批。总投资10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8万元。项目扩建后可年产19GWh电池包、5万件机加产品、年质检量990件。
3月28日,西咸新区比亚迪以约3.75亿元的价格,竞得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片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报道称,均将用于动力电池扩产。
7月16日,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绍兴弗迪年产15GWh锂电池及配套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意见的公告,该项目由绍兴弗迪电池建设,,总投资600000万元。
8月7日,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的《深汕合作拓展区比亚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显示,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总容量为15GWh/年。
近日,芜湖市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就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三期)建设项目(重新报批)”环评进行批前公示。三期工程投资24亿元,建成后形成年产电池包18.48万件、钢托盘108万件、铝托盘48万件、液冷板36万件的生产能力。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比亚迪电池开启新一轮扩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动储行业景气度的回升以及企业对锂电池市场未来发展的信心,今年行业出货量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