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车展首日,展馆内人流涌动。(海报新闻记者周凌峰 摄)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成都报道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2025成都车展向来是车企展示新品、叩击国内中西部消费市场的重要平台。
然而,8月29日开幕的2025成都车展,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豪华车断层”。与往届相比,众多传统豪华品牌纷纷缺席,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从已到展的汽车品牌来看,往年专有的“豪华车展馆”消失了。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不见踪影,雷克萨斯、捷尼赛思、捷豹路虎等二线豪华品牌也未参展。
这一现象背后,透露出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2025年上半年保时捷全球销量数据(图源:保时捷官方)
以保时捷为例,其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6月,保时捷在全球共交付146391辆汽车,同比下降6%。其中,中国、欧洲市场上半年销量均下降,中国同比下滑幅度最大,达28%,欧洲(不包含德国)同比下降8%,德国同比下降23%。对于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原因,保时捷称,是中国豪华车市场严峻的市场环境及激烈的竞争所致。数据显示,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销量为21302辆。追溯历史数据,2022年,保时捷在华销量首次下滑,同比下降2.5%,2023年、2024年分别下降15%、28%。
玛莎拉蒂的情况更为惨淡。2024年,玛莎拉蒂在华销量1228辆,同比暴跌70%,全球销量也下跌57%,至1.13万辆。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7月,全国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7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正面临较大压力。
销量的持续下滑,直接导致了这些品牌市场预算的紧缩。据业内人士透露,参加一次国内A级车展,豪华品牌搭台布展投入需耗资数千万元。在销量和利润都不比往年的情况下,投入产出比不再符合预期,撤退便成了必然选择。
宾利汽车在2025年上海车展展出的新欧陆 GT 敞篷雅度版。(海报新闻记者周凌峰 摄)
除了成本考量,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
随着中国新能源品牌的崛起,消费者购车理念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科技含量和使用体验,而非单纯的车标价值。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中国品牌建立起了明显的技术优势。
今年初,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陆续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榜单中,宁德时代以339.3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一,其全球市占率为37.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这也是宁德时代连续第八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第一。比亚迪以153.7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二名,市占率为17.2%。
比亚迪旗下的仰望U8L车型。(海报新闻记者周凌峰 摄)
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高端车型,出现了“配置冗余”与“技术炫耀”并重的消费心理。50万级豪华车市场,曾经是奔驰GLS、宝马X7的天下,如今却被问界M9霸榜。在8月25日鸿蒙智行秋季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披露,问界M9上市17个月交付22.6万辆,稳居50万以上销量冠军。
记者注意到,问界M9作为50万以上豪华SUV销冠,其配置升级(如激光雷达、卫星通信)强调“安全冗余”和“未来科技感”,但用户实际使用率较低。例如,新增的固态激光雷达和自动避让功能更多用于营销中的“安全感”塑造,而非日常高频需求;比亚迪的仰望U8的“原地掉头”功能虽实际使用率低,但因其技术独特性成为车主社交话题的核心,“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成为市场新常态。
同时,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政府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分化了车市结构。政策红利主要惠及新能源车型,而传统大排量豪华车难以受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也降低了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顾虑,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提成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观念转变的双重作用下,传统豪华品牌或需重新审视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一方面,加快电动化车型的导入和本土化研发,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平衡全球统一品牌调性,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定位。
未来几年,将是决定豪华车市场最终格局的关键时期,传统豪华品牌若不能及时转型,恐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