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成都国际车展的长安马自达展台上,新车EZ-60成为吸睛焦点。与许多偏向科技堆叠的新能源车型不同,EZ-60在现场释放的是一种更接近“驾驶体验”的诉求:它把品牌惯有的操控基因搬进了电动平台,并试图用驾乘感受区别于同级的产品定位。
从产品传播来看,EZ-60自今年上海车展全球首秀后,市场热度持续上升,厂方提到的小订已突破4万,且在丽江组织的多路况深度试驾中收获了媒体与用户的积极反馈。两位在现场出席分享的小订用户,一个以老车主的角度肯定了车辆在弯道中的循迹性和整体调校;另一个则从女性用户视角强调了外观与座舱舒适性带来的第一印象。这些第一手的用户声音,恰好印证了长安马自达把“人马一体”操控体验作为EZ-60核心卖点的企图。
技术与配置层面,EZ-60在智能化和安全维度也做了明确的布局:厂方列举了包括裸眼3D HUD、大尺寸一体式中控屏、车规级4nm芯片等科技项,同时在车身用钢比例和气囊配置上给出了较高的安全承诺,并强调电池安全已提前考虑到即将实施的新国标。生产端,依托南京工厂的全球级柔性产线,长安马自达宣称能够保障量产质量与交付节奏;首批试驾车也已自工厂发运,终端体验正在逐步铺开。关于上市节奏,厂方公布了9月26日为上市时间,并推出“点拾成金”小订政策以刺激提前锁单。
客观来看,EZ-60的几处亮点值得肯定:一是对“操控体验”的强调,在如今多数新能源车型追求同质化续航与智能功能时,提出差异化驾驶诉求本身就能吸引特定买家;二是把舒适、座椅和内饰质感作为用户口碑的一环,有助于拓宽受众边界;三是企业在产能与品控上的宣传,能在新车交付期缓和消费者对品质与供给的不确定感。
同时也有需要继续观察的方面。首发阶段厂方着力讲述体验与配置,但关于价格区间、不同配置的续航与实际能耗表现、以及在城市日常与长途场景下的真实交互体验——这些对于消费者最终判断价值比重很大,仍需更多第三方实测和上市后用户反馈来检验。作为媒体,我们期待在上市后能拿到更多量产车做独立测试,给读者交代这款车在真实路况下的表现与可用性。
EZ-60不是一款单纯靠参数吸引眼球的新车,它更像是一次试图把马自达传统操控DNA与电动化趋势融合的实践。长安马自达在成都车展上把这条线讲清楚了,但说服更大范围的消费者,还需要上市后的定价、交付与长期口碑来完成最后那段路。若要把“弯道上的快乐”转变为可持续的销量,EZ-60还得在量产与价格策略上持续兑现承诺。
编辑:杨金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