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小鹏汽车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总收入达到182.7亿元,同比大增125.3%,净亏损缩减至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8亿元收窄了62.8%。这份业绩让外界不禁好奇:小鹏汽车究竟做对了什么?是否已经握住了通往盈利的“金钥匙”?
业绩全面开花,创下历史最佳纪录
这一季度,小鹏汽车迎来了迄今为止最强劲的表现。营收、交付量、毛利率、现金储备等核心数据全部刷新纪录。二季度交付量高达103,181辆,同比飙升241.6%,意味着平均每天要售出超过1100台车,市场需求之旺盛可见一斑。
其中,MONA M03成为“爆款”,尤其是Max版本订单持续占据80%以上,反映出消费者对高配车型的高度认可。
盈利能力改善,资金储备充裕
盈利能力被视为车企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尺。小鹏二季度综合毛利率达到17.3%,汽车业务毛利率为14.3%,已连续八个季度稳步提升。
何小鹏强调,在激烈的价格战环境下,公司坚持“规模优先”的同时,注重夯实基础能力,最终收获了成效。
截至6月底,小鹏的现金及等价物、受限制资金、短期投资与定存合计475.7亿元,雄厚的现金流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技术突破,拉大差距
与一些品牌依靠低价竞争不同,小鹏选择以技术立身。何小鹏直言,公司已在技术层面全面甩开竞争对手。
2025年第四季度,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将投入量产,标志着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全面落地,包括纯视觉智驾、AI大模型、图灵AI芯片以及5C极速快充。
三季度上市的G7与P7将率先开启L3级算力时代,其Ultra版本搭载三颗自研AI芯片,未来更计划在2026年推出支持L4的车型。
海外扩张提速,本地化生产落地
在海外市场,小鹏的增长同样抢眼。2025年上半年,海外交付超过1.8万辆,同比提升200%以上。小鹏已在挪威、法国、新加坡、以色列等10国拿下中国新势力销量冠军,并成为欧洲高端纯电市场表现最强的中国品牌。
7月,首台在印尼生产的小鹏X9顺利交付,意味着公司正式启动全球本地化生产战略。计划到2026年下半年,鲲鹏超级电动将在海外全面上市。
展望未来,预期积极
管理层对三季度的预测充满信心:交付量将在11.3万至11.8万辆之间,同比增长约143%至154%;总收入预计196亿至210亿元,同比上涨94%至108%。
全新小鹏P7已开启预售,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打造,配备5C超充AI电池与三颗图灵芯片。预售开启仅6分37秒,小订突破1万台,展现出惊人的市场热情。
结语
小鹏汽车预计三季度交付量突破11万辆,目标从9月起月交付稳定超过4万辆。四季度,公司将推出首款鲲鹏超级电动车X9,更多重磅车型也在路上。显然,小鹏的翻身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
互动话题
- 支持观点:毛利率已连续八季改善,技术优势明显,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 反对观点:行业竞争依旧激烈,价格战难以避免,小鹏盈利之路仍充满挑战。
- 中立看法:虽然小鹏的进步不容忽视,但未来两季的表现才是评估其盈利潜力的关键。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一版改成更接近新闻报道口吻的“快讯风格”,还是保持现在这种分析解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