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人人都有,但别把曾经当作永远。就像《头文字D》里那句经典台词:“前段落后没关系,关键是急弯才显真章。” 只是如今,本田似乎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直道。中国新能源的浪潮里,人们早已把3万元的改排气声浪,换成了“能不能加装激光雷达”的需求。
先看销量——7月,广汽本田销量仅16033辆,同比暴跌51.8%,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CR-V,一个曾经加价也要抢的爆款,如今月销不足1万辆,比6月的1.7万辆直接腰斩。雅阁也从6月的1.3万辆掉到9641辆。更惨的还有飞度,上半年不足3000辆,7月销量甚至只剩75辆。要知道,这款车曾年销11万,如今的成绩让人不忍直视。消费者的理由很简单:“可以,但没必要。”
10万元的飞度,入门配置却依旧是机械手刹、卤素大灯、低配甚至没收音机。反观同价位,比亚迪海鸥给你10.1英寸大屏,市区通勤成本只要飞度的五分之一;大众POLO Plus、丰田致炫在价格和配置上也真诚得多。年轻人要的就是倒车影像、大屏幕这些“标配”,而本田却还在卖“机械素质”,这显然跟不上节奏。
问题的根子,其实出在本田的机制。燃油车黄金年代,“日系供应链”和“层层审批”是品质保证;但到了新能源时代,这种流程反而成了累赘。国产品牌一边迅速迭代、一边搞本土化降成本,本田却还要为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和运费买单。等你在PPT上开会,人家新车早就上市了。
更讽刺的是,本田自己也知道掉队。今年1—6月,本田在华累计销量31.5万辆,同比下滑24.2%,相比2020年的162.7万辆巅峰,如今连五分之一都卖不到。反观丰田,7月销量58011辆,同比增长8.23%;东风日产靠着N7,仅上市50天就收获2万订单,插混版N6也蓄势待发。本田呢?高管们还在采访里说2030年电动车目标占比要从30%下调到20%。别人拼命加速,你却还嫌走路麻烦。
广汽本田的合资期限到2028年,剩下两年多,想活下去就必须端出真正贴合中国市场的产品。8月,中方高层换血,高洪祥接替李进,正是亲历广汽丰田翻身仗的干将。这一调整,意味着广汽本田的营销和成本控制都要提速整改,最关键的课题,是如何说服日本总部放下“架子”,认真向中国新能源车企取经。
新能源方面,本田P7确实把价格拉到20万以内,续航620km,双电机四驱,零百4.6秒,看上去有诚意。但在国产新势力动辄喊出“700km续航”的市场里,本田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智能化更是短板,Honda SENSING、AR导航都有,但部分功能还得选装,市区场景甚至不能用。相比之下,丰田、日产早就携手中国供应商,引入激光雷达、英伟达芯片,本田的动作就慢得可怜。
混动向来是本田的招牌,但问题是,它是否真的理解中国消费者?雅阁插混的纯电续航106公里,看起来不错,但秦PLUS DM-i早就能跑120公里,还便宜。消费者当然喜欢平顺、省油,但买不买账,还得看综合性价比。本田的优势没有错,只是别人在价格和体验上同样下功夫,你的长处未必能撑全局。
燃油车缺乏换代,新能源不够亮眼,本田短期内想靠信仰回血,几乎不可能。时代的洪流不会等人,当年“一日本田,终生本田”的神话已不复存在。
归根结底,本田要回答的问题只有一个:是顺应时代,真心倾听市场,还是固守旧思维?若继续后者,结局恐怕只能是被淘汰。那时候,留给粉丝的,也许只剩下叹息和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