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的烟火气中,新能源汽车的竞争焦点悄然转向。当120个品牌在22万平展馆里角逐时,增程与插混成为用户出行的分水岭。而smart选择以EHD超级电混技术强势入局,高调喊出“每一程,比增程更成”,其背后是一场关于技术路线的深层较量——混动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
增程式技术凭借理想、问界等品牌的推动成为市场宠儿,但用户实际体验却暴露其本质缺陷。增程车是“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smart品牌全球公司CTO羊军一针见血指出其致命短板:低温环境动力腰斩、亏电油耗飙升、噪音失控,甚至反向加重续航焦虑。部分车企试图通过增大电池容量缓解矛盾,却陷入“续航自由”与“车身负重”的死循环。
面对行业迷局,smart团队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经历了激烈博弈。“立项时我们反复讨论,最终选择超级电混”,smart的抉择背后是对用户本质需求的洞察——真正的混动技术应当破解“长途续航”与“日常经济性”的二元对立,而非制造新痛点。这种认知促使smart放弃看似火热的增程式赛道,转而押注更具技术纵深的超级电混方案。
EHD超级电混技术的底气源于对核心硬件的极致突破。47.26%的发动机热效率堪称行业里程碑——要知道,热效率突破40%已属艰难,而每提升0.1%都需要技术上的指数级跨越。这一数据不仅碾压行业平均水平,更超越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46.06%),重新定义了混动能效基准。
但硬件突破只是基础,真正的颠覆在于全场景体验的重构。当3DHT三挡变速器与无感换挡系统协同工作,车辆在80km/h时速下车内噪音仅59分贝,彻底改写用户对混动车型“顿挫吵”的固有认知;零下30℃严寒环境下,增程车型动力大幅衰减,EHD超级电混技术即便低电量也动力充沛,直击增程式冬季性能折损的软肋。“EHD就是超级增程——增程能做到的我们更好,增程做不到的我们实现”,羊军的自信源于技术参数的全面碾压。
奔驰基因的注入更让这场技术革命具备豪华底色。特邀奔驰底盘专家进行的本土化调校,使车辆在亏电状态下依然保持“超稳、超顺、超静”的SSS级体验,将传统豪华品牌在驾乘质感上的优势转化为技术标配。
技术优势的价值最终要回归用户真实场景。smart中国营销公司CEO易寒提出的“5+2+7”黄金模型,成为破解混动困局的关键密钥。
“5”代表每周5个工作日的日常通勤,252km纯电续航已可覆盖单周通勤,并且成本仅为燃油车1/5;
“2”则代表着2天的周末假期,强动力双备份设计保障全家出游爬坡不衰减;
“7”则是“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黄金周,1615km综合续航+高原实测馈电油耗5.3L,终结长假远程的充电焦虑。
该模型的精妙之处在于直击增程用户“充电依赖症”的痛点。“EHD让用户摆脱‘去哪充电’的纠结”,易寒的总结道出技术革新本质。在吐鲁番45℃高温实测中,连续8次零百加速无衰减的表现,以及海拔3200米高原仅3-4%的动力衰减值,而传统涡轮增压燃油车,在海拔3000米以上,动力衰减超10%,印证了技术对全场景的掌控力。
smart的入局正在触发混动市场的链式反应。当47.26%热效率发动机与3DHT变速箱的组合打破性能、能耗、成本的“不可能三角”,传统混动车型的技术妥协逻辑被彻底颠覆。而奔驰调校背书的SSS级体验,更将“静谧平顺”从豪华品牌的溢价标签转变为技术普惠。
市场策略的部署同样彰显野心。“中欧双核”战略下,中国成为EHD技术的首发战场,借由精灵#5 EHD车型拓展主流用户基盘;海外市场则通过纯电车型建立认知后逐步导入混动技术。明年的两款偶数序列新车规划进一步暴露布局意图——CMO张明霞明确表示“EHD将开拓全新细分市场”,这种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本质上是对用户场景的精细化切割。
从2019年纯电转型到双技术路线并行,smart的进化轨迹揭示新能源竞争的本质变迁:行业已从电动化普及的1.0时代,进入场景化精耕的2.0时代。当EHD技术以1615km续航击穿里程焦虑,用奔驰基因重塑驾乘标准,其真正颠覆的是混动技术的价值坐标系——无法解决真实痛点的技术路线,终将在用户选择中褪去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