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世界上可能少于1%的人相信我们四季度能盈利”,8月3日,二季度财报发布会后的第二天,蔚来创始人、CEO李斌在小范围媒体沟通会上说出了这句话。
但今年3月,李斌已明确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必须实现单季度盈利。
今年蔚来定下的目标是44万辆,以及实现首次的季度盈利。这意味着蔚来在下半年需要实现28万辆的交付量,月均近5万辆。
对于成立十年仍未摆脱亏损的蔚来而言,这一目标可以称作是“背水一战”。
李斌给出一个简单的公式:盈利 = 销售额 × 毛利率 - 费用。
他分析称,乐道L90、全新蔚来ES8都是单价高、毛利率还不错的产品,再加上L60、5566、萤火虫、ET9等车型能够保持一定的销量,第四季度销售额和毛利是有保障的。
根据财报信息,蔚来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90.087亿元,同比增长9.0%,环比增长57.9%。
同期,净亏损为49.948亿元,同比减亏1.0%,环比减亏26.0%;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调整后的净亏损为41.267亿元,同比减亏9.0% ,环比减亏34.3%。
在交付数据上,二季度蔚来的总交付量为72,056辆,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
其中,蔚来品牌交付47,132辆,乐道品牌交付17,081辆,萤火虫品牌交付7,843辆。
单月销量方面,7月交付汽车21,017辆,8月交付汽车31,305辆,增长势头强劲。
对此,李斌在会议中提到“7月底乐道L90的上市以及8月底全新ES8的预发布,带动了强劲的市场需求,提振了用户信心,并推动了整体销量。我们预计第三季度总交付量将在8.7万至9.1万辆之间,同比增长40.7%至47.1%,创历史新高”。
此外,汽车业务毛利率在二季度保持稳定,达到10.3%,主要原因是产品切换期的影响。
2025款的“5566”(ET5、ET5T、ES6、EC6)在5月中下旬逐步完成切换,在二季度72000多台的销量中占比仅约20%。
而其他业务毛利率显著提升达到8.2%,实现正向盈利,主要得益于存量用户售后服务、金融服务利润提升,能源服务亏损收窄,以及对外技术服务取得较大利润。
李斌表示,随着L90、全新ES8等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四季度毛利率有望恢复至16%-17%,“这一水平足以支撑盈利模型的成立”。
面对分析师关于ES8和L90产能、产能爬坡节奏及交付目标的询问,李斌给出了明确规划“L90和ES8的需求非常强劲,超出我们原来的预计。我们和供应链合作伙伴全力提升产能,计划10月份L90全供应链产能达15000台;ES8有产能爬升过程,12月份单月全供应链产能目标为15000台。基于今年需求和供应情况,我们目标是四季度平均每月交付5万台,即四季度交付超15万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蔚来在产能分配上有所侧重。
李斌坦言“目前产能优先保障L90和全新ES8。在乐道业务上,L60产能都要给L90让步。四季度我们希望乐道全供应链产能提升到每月2.5万辆,蔚来品牌产能目标也定在每月2.5万辆,FY萤火虫品牌四季度高峰产能希望达到每月6000台左右,三个品牌加起来产能峰值可达5.6万辆,支撑每月5万辆交付量”。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考虑到当前产能需优先满足现有强劲需求,原本计划今年发布的乐道L80因暂无额外产能支撑交付,今年暂不安排交付,是否发布将结合市场情况进一步观察。
据悉,蔚来明年将推出两款大型SUV,包括ES9以及大五座SUV ES7,算上L80,明年共计有三款大型SUV将实现交付。
如果说销量是盈利的“开源”,那么费用管控就是“节流”的关键。
过去的十年,蔚来因在研发、基建、多品牌上的持续投入被贴上“烧钱”标签,但2025年以来,李斌推行的一系列效率革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其中最核心的就是 CBU(基本经营单元)机制。
“每个研发项目立项时必须明确投资回报预期,结项时要做闭环评估”,李斌解释,这一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只管做事而不管成本的研发模式。
反映在财报上,二季度研发费用降至30.1亿元,同比下降6.6%,环比下降5.5%;而李斌更明确表示,四季度研发费用有望控制在20亿元左右。
销售与管理费用的优化同样显著,二季度该费用环比下降9.9%,核心得益于营销体系的脱胎换骨。
李斌举例,L60团队在4-5月减员40%的情况下,销量反而增长了40%,“人少了,但流程更顺、目标更明确,资金使用效率自然提升”。
同时,他也明确了四季度费用管控目标——销售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额的10%以内。
对于外界的质疑,李斌并不回避“少于1%的人相信很正常,但我们内部清楚,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他强调,盈利不仅是财务目标,更是重塑市场信心的关键。“30%-40%的潜在用户不买蔚来,是担心我们会倒闭;只要实现盈利这些疑虑自然会消散”。
从2019年的“生死一线”到2025年的盈利冲刺,蔚来的十年历程,似乎也是新势力车企的一个缩影。
如今,李斌和他的团队正朝着“四季度盈利”这个目标全力冲刺。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背水一战”中展现的效率革新与战略定力已为蔚来的下一个十年埋下了伏笔。
(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