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开始前,先明确,了解这些风险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让你把安全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不用再听到 “新能源车起火” 就莫名紧张,而是能清楚 “哪些情况要避开”“遇到小问题该怎么做”
最近有人在问,新能源汽车除了热失控,还有哪些会导致起火的风险点?
有些人总在说,哎呀,这辆车又热失控烧了,又热失控怎么怎么了。
但是,在我看来,热失控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
热失控是电池因机械碰撞、过度充放电或高温等滥用情况,引发 SEI 膜分解、隔膜熔化等连锁反应,导致内部短路和放热反应恶性循环,最终热量急剧累积失控并引发燃爆的过程。
车辆起火▲
提到热失控,又不得不提到热管理,我浅浅将热管理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高温,一个是低温。
顾名思义,通过热管理系统调节电池等部件的温度,温度过高了就降温,温度太低了就升温,尽量让电池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工作温度区间。
优秀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案能够极大程度地防止起火隐患和保障冬季续航。
那么说回到导致热失控的原因。
这些藏在日常用车细节里的风险点,积累着危险。
开车时难免遇到坑洼路面,有时听到底盘传来 “咯噔” 一声却没当回事。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磕碰,可能会给电池包留下内伤。
电池包就像新能源车的 “心脏”,外面有防护壳,但剧烈震动或撞击可能让内部结构移位。
哪怕只是极细微的损伤,随着磕碰次数增加,也可能慢慢发展成内部短路。就像手机摔了一下当时没事,后来却频繁死机一样,电池包的损伤也会逐渐恶化。
坑洼路▲
夏天把车停在露天停车场,回来时车内像蒸笼一样。你可能不知道,长期的高温环境对新能源车是个大考验。
电池喜欢凉爽适宜的工作环境,长期被暴晒会让它一直处于 “发烧” 状态。
人类都熬不住,更何况是电池。
加上地面传来的热量,电池温度容易超出安全范围。这时候如果马上充电,相当于给让 “发烧” 的电池去跑1000米,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问题。
有些车主为了省停车费长期露天停放,其实是会影响到电池安全的。
高温停车场▲
充电时图方便用第三方劣质快充桩,或者在家用拖线板临时充电,这些行为都藏着风险的。
非原装劣质充电设备的电压电流不稳定,可能超出了电池的可承受范围。
就像不同品牌的充电宝混用可能损坏手机一样,不合适的充电桩会让电池充电时 “受力不均”。
年久失修的补给桩▲
过度充电更危险,电池吃太饱会导致内部结构不稳定,热量越积越多。
还有人充电时插拔插头太用力,可能损坏接口造成接触不良,频繁的产生的电火花就是危险信号。
车里的电线就像血管,时间长了也会“老化生病”。新能源车的高压线路比传统汽车更复杂,长期颠簸、高温烘烤会让绝缘层慢慢磨损。
就像老旧电线会脱皮一样,车内线路绝缘层破损后,正负极可能“意外牵手” 造成短路。
有些车主喜欢加装座椅加热、中控大屏等设备,改装时乱拉电线会让电路负担加重。
这些看不见的线路隐患,随时可能因为一次颠簸或高温爆发危机。
杂乱的排线▲
电池内部还有电池管理系统(BMS),它负责监控电池状态。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错,麻烦就来了。
比如冬天续航下降时,BMS 可能误判电量,让你以为还能开很远,实际电池已经过度放电。
过度放电会破坏电池内部结构,留下热量失控的隐患。有些车的 BMS 不够灵敏,无法及时发现电池局部高温,等车主察觉异常时,可能已经晚了。
而且路边维修店便宜到让人怀疑的所谓的“电池保养套餐”也有可能会有问题。
没有资质的无良维修人员可能不懂新能源车的构造要点,拆装电池时操作不当,可能破坏密封结构或线路。
就像给精密手表换电池时用错工具会损坏机芯一样,电池维修的小失误可能引发大问题。
还有人图便宜用劣质非原厂零件,这些零件和车辆 “兼容性” 差,长期使用会让电池或电路处于异常状态。
不规范操作▲
生产过程中的小瑕疵也可能成为定时炸弹。电池内部电极材料分布不均匀,或者隔膜有微小破损,这些出厂时没发现的问题,会随着使用时间推移慢慢暴露。
就像有暗伤的果子会慢慢腐烂一样,有瑕疵的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中,局部会先出现过热。这些微小的热量异常如果没被及时发现,就会逐渐蔓延引发更大危机。
但是,还是那句话,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这些风险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让你知道这些潜在的问题,养成定期检查电池、规范充电、避免剧烈磕碰的习惯,就能让这些隐患无处藏身。
当然,文中提到的风险,大部分都集中在新能源刚出现的前期,我国现在的新能源技术现在在世界一马当先,名列前茅,大部分问题基本都得到了解决
新能源▲
针对底盘磕碰,车企普遍加强了电池包防护,采用高强度合金壳体搭配碰撞感应预警,或者在电池周围填充MPP等缓冲材料,能有效减少磕碰带来的内部损伤;
面对高温暴晒,升级后的热管理系统可快速调节电池温度,车身也增加了多层隔热层,如泡棉等,隔热又阻燃,避免电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
泡棉层▲
充电安全上,正规第三方充电桩都需通过国家认证,车辆自带过充保护和充电接口故障检测,能规避电压不稳或接触不良的风险;
线路方面,现在多用耐老化、耐高温的绝缘材料,同时车企也明确禁止非官方的线路改装,从源头减少短路隐患。
BMS 系统精度大幅提升,能实时监测电池电量、温度,一旦出现过度放电或局部高温,会及时预警甚至主动切断电源,
部分配置高的车型还会在电池表面附上pi加热膜或者柔性加热膜等加热材料,应对冬季续航短的问题;
柔性加热膜和pi加热膜▲
维修环节,品牌官方门店和有资质的机构都会使用原厂零件,维修人员也经过专业培训,能避免操作失误;
生产端则引入了更严格的自动化检测流程,通过多轮抽检排查电极分布不均、隔膜破损等瑕疵,极大减少了出厂隐患。
新能源AI汽车▲
如今新能源车的安全防护体系已越来越完善,这些风险无需太过担心,只要日常按照规范使用和维护,便能安心驶向每一处目的地,不必再让这些风险冲淡了出行的暖意。
我是宝益科技,一位深入研究分享新能源汽车配件、动力电池热管理材料创新解决方案的人,希望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