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作为英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航空动力领域书写了辉煌篇章。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企业最初以汽车制造起家,1906年由查尔斯·罗尔斯与亨利·罗伊斯在曼彻斯特创立。当时仅是一个简陋的机械作坊,却凭借精湛的工艺迅速崛起。罗尔斯凭借其贵族背景负责市场开拓,而工程师出身的罗伊斯则专注于技术创新,两人珠联璧合,使得劳斯莱斯汽车很快成为上流社会的身份象征。
1911年,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航空业的巨大潜力,开始为早期飞行器提供动力系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为英国皇家空军提供了大量航空发动机,其中梅林发动机更是成为传奇,装备在喷火战斗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公司持续创新,1960年代研发的RB211涡扇发动机虽然技术领先,却因研发投入过大导致资金链断裂,1971年被迫宣布破产重组。这一事件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英国政府干预下,公司完成重组:航空部门收归国有,汽车业务则被剥离出售。此后罗尔斯·罗伊斯专注于航空动力领域,逐步成长为与通用电气、普惠齐名的全球三大航空发动机制造商。1987年重新私有化后,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其Trent系列发动机凭借卓越性能成为波音、空客等主流客机的首选动力,到21世纪初已实现年营收超百亿英镑的规模。
与中国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1960年代。1963年,公司向中国民航交付首批Dart发动机,用于维克斯子爵型客机。1975年又签订Spey发动机供应协议,为中国的航空事业提供支持。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民航业快速发展,RB211发动机开始装备中国民航的波音757机队。1990年代,公司在北京设立常驻机构,为中国航空公司提供发动机维护服务。
进入21世纪,双方合作不断深化。2013年在北京举办的中英航空合作50周年论坛成为重要里程碑。2018年与东航签署Trent XWB发动机供应协议,为A350机队提供动力。2019年公司积极参与中俄CR929宽体客机项目谈判,曾提出在华建立发动机总装线的设想。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全球航空业带来重创,公司上半年巨亏54亿英镑,被迫裁员9000人并出售资产自救。
在此期间,中国航空市场率先复苏的态势引人注目。面对中国合作伙伴伸出的橄榄枝,公司初期出于技术保护考虑态度谨慎。但随着全球航空市场格局变化,2022年公司战略发生重大调整。9月1日与中国国际航空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建设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该项目占地8万平方米,毗邻首都国际机场,规划年维修能力250台发动机,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这一战略合作背后是深刻的商业考量。公司需要借助中国市场的活力实现复苏,而中国航空业则可借此提升维修保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承诺转移部分制造技术,但核心研发能力仍将保留在英国本土。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模式既体现了商业理性,也反映了当前国际航空产业合作的现实特征。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商飞C919等国产客机项目的推进,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竞争将更趋激烈。罗尔斯·罗伊斯需要在技术领先与市场拓展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中国航空工业也将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中继续前行。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合作故事,仍在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