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承诺的终身质保变成一纸空文,车主只能自费维修,甚至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
“仅拆开电池查看问题不修也要收1000元。”哪吒车主刘山(化名)的车还在质保期内,却因车企破产不得不自掏腰包维修。 从车辆出现问题到修好历时长达一个月,最终花费4000元。
随着哪吒汽车2025年6月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超过40万名车主
突然发现购车时享有的“质保”承诺已变成一张废纸。 他们面临质保失效、配件难寻、甚至车损保险拒保的困境。
哪吒汽车的破产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的一个缩影。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
近十年倒闭的车企已涉及数百万名车主
。 从威马、高合到极越、哪吒等,这些新势力品牌留下的不仅是空荡厂房,更有数以万计陷入售后困境的车主。
2025年9月,多名哪吒汽车车主收到了车联网终止服务短信通知。 由于车联网服务终止,车主们已无法使用远程遥控、车机娱乐等车联网功能。 有车主反映,断网甚至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最终只能自掏腰包买流量。
汽车售后领域专家宋全业指出,车企倒闭后授权体系会彻底瓦解,质保失效,车主需自费到社会独立修理厂维修。 而新能源车维修面临较高安全风险或技术风险,许多修车厂不敢涉足,导致车主选择有限。
面对维修困境,车主们不得不接受高昂的维修费用。有车主在汽修店换一个轮胎轴承连工带料需450元,而自己购买轴承仅需40-50元。 在互助群里,车友们互相寻求维修方案,不少车主选择自己在网上购买配件后找维修店修理。
宋全业解释说,车企倒闭后,修理厂的配件来源主要有三类:原配件厂流通件、拆车件和倒闭4S店的流通件。 对于倒闭车企的车型,由于市场保有量小,基本上没有副厂愿意生产配件,导致配件稀缺且价格高昂。
更令人担忧的是,
车企倒闭后服务器无人维护
,第三方修理厂在合法层面无法操作电池诊断等业务。 虽然通过破解系统可以维修,但此前可能被追责,而现在因车企主体消失,就无法追责了。
车企倒闭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仅限于维修问题。随着哪吒汽车破产,
多家保险公司开始拒保该品牌车损险
。 车主们反映,续保时遭遇保险公司拒保或保费大幅上涨的情况。
天津市民刘先生在哪吒汽车破产后,接连联系多家保险公司投保,但均未成功投保商业险,最终只能“裸奔”上路。 虽然他车辆的功能目前可以正常使用,但驾驶时不得不比以往更加小心谨慎。
在二手车市场,哪吒汽车的贬值速度惊人。 部分二手车商甚至将哪吒汽车列入拒收名单。 有车主反映,收到车辆销售点短信,被告知车辆已被列入高危目录,续保需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
尽管《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但现实中,这一规定往往难以执行。
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主任胡松松指出,车企倒闭后,用户权益将受到重大影响。 如果企业破产,作为普通债权,用户即使能依据合同主张权利,执行也困难重重。
行业监管的滞后性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目前我国《汽车三包规定》虽明确车企需保证停产后10年的配件供应,但对智能汽车特有的数据服务、软件升级等数字售后服务缺乏界定。 这种法律空白使得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新能源“烂尾车”问题,专家和行业人士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院建议,可参照欧盟《报废车辆指令》,
要求车企按单车销售额3?%计提售后保证金
,破产时优先用于保障基础维修和配件供应。
胡松松呼吁建立“车企售后责任基金”,强制企业按销量交纳保障金;明确主机厂为“三包”责任最终承担方;推动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打破品牌垄断。
实际上,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平台已开始布局新能源专修,通过标准化服务降低技术门槛。 部分传统修理厂也在转型“油电兼修”,引入新能源汽车诊断设备。
一些经销商集团已尝试“销服分离”,将销售与售后服务拆分为两个独立渠道。 中升控股等公司将钣喷、保养等业务独立运营,实现跨品牌承接客户,为车主提供更多售后选择。
对于新能源车“烂尾”问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郑翔建议,对汽车生产技术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强调关键配件的统一;建立健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机制,让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加剧,如何为车主建立有效的售后兜底机制,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每一次4S店的关门声,都可能成为消费者对行业信任的又一次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