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现象级”产品愈发难觅。但捷途旅行者用24个月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的成绩,为行业献上了一个极具剖析意义的商业案例。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方盒子”细分品类的增长纪录,更让业界深思:存量竞争时代,捷途汽车究竟凭借什么,成功开辟并引领了全新增量市场?答案藏在精准市场卡位、技术平权与生态构建的“组合拳”里。
精准卡位与技术平权:从产品定义到市场破局
捷途旅行者的成功,始于产品定义的精准命中。它敏锐捕捉到当下汽车消费的核心矛盾:用户既需要满足城市通勤的舒适与经济,又渴望拥有随时“出逃”探索户外的硬核能力。传统城市SUV与硬派越野车之间的空白,正是其发力点。而捷途旅行者提出的“可城、可野、可颜、可悦”四维产品主张,正是这一矛盾的最优解。
拆解产品力,“可城”与“可悦”通过高通8155芯片、L2.5级智驾辅助、图书馆级静谧工程及豪华座舱配置,解决了用户超80%的高频日常使用痛点;“可颜”的硬派美学设计,则契合了新一代消费者对个性化表达与社交属性的需求。而真正实现市场破局的,是“可野”维度上的“技术平权”。
过去,具备专业脱困能力的四驱系统因操作复杂、成本高昂,将大量普通消费者拒之门外。捷途旅行者搭载的XWD全自动智能四驱,核心是把复杂的越野判断交给机器——其采用的博格华纳第六代智能扭矩管理器,能在0.1秒内自动切换驱动模式并分配扭矩,大幅降低了越野驾驶门槛。
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次成功的市场下沉:它让“方盒子”从少数发烧友的“大玩具”,变成广大普通家庭能轻松驾驭的全场景座驾。再加上兼顾强劲动力与高效燃油经济性的“鲲鹏2.0T+自研8AT”动力总成,捷途旅行者彻底打破“硬核”与“日常”的界限,引爆了潜藏的“越野旅行”蓝海市场。
捷途的远见不止于打造单一爆款,更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深度覆盖细分市场。针对多人口家庭的核心空间需求,它推出车长超5米的旅行者加长版,以“2+3+2”七座布局满足“大家庭”出行;面对个性化消费浪潮,依托官方改装品牌“JMK”,又推出“捷途旅行者银龙之翼”与“捷途旅行者星际卫士”——此举既满足年轻用户对潮流个性的追求,更将“个性定制”纳入官方体系、实现合规化,进一步拓展了品牌价值边界。
超越硬件之争:“旅行+”生态如何构筑差异化壁垒
若说精准产品定义是捷途旅行者成功的基石,那前瞻性的“旅行+”生态布局,便是它在硬件同质化竞争中筑起的深层护城河。捷途汽车的战略远见在于,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局限于“汽车制造商”,而是致力于成为“旅行生活方式服务商”。
这一战略通过四大支柱落地,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闭环:官方改装品牌JMK,将用户个性化需求纳入官方体系,解决了合规性与安全性的行业痛点;全球1255家“捷途驿站”与超176家合作露营地,搭建起实体服务网络,把服务半径从4S店拓展到用户的旅途中;高活跃度的捷途APP,成为用户社群的线上聚合平台,沉淀了大量高价值用户关系资产;而与超1100个品牌的跨界联盟,则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旅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套组合拳的价值,在于把一次性购车交易,转化为长期用户关系经营。通过“方盒子大会”等沉浸式场景营销,捷途将产品使用价值与用户情感价值深度绑定,让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工业品,而是有温度、有共鸣的文化符号。在汽车行业纷纷强调“用户型企业”的当下,捷途用切实有效的体系证明:生态运营是超越硬件参数竞争、建立长期品牌忠诚度的关键。
高价值出海样本:捷途旅行者的全球化启示
捷途旅行者30万销量中,近一半来自海外市场,这一数据本身便含金量十足。2025年前8个月,其海外销量占比高达48%,标志着捷途已构建起内外双循环、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健康业务结构。更值得行业关注的,是其“高价值出海”模式。
不同于早期中国品牌靠“性价比”换市场的路径,捷途旅行者在海外市场的平均售价达到国内的2.5倍——这有力证明,它的全球化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成功的品牌与价值输出。从智利“年度车型”双料大奖,到俄罗斯“最佳大型四驱越野SUV”,再到中东市场权威媒体的认可,一系列国际奖项为其世界级产品品质提供了硬核背书。
捷途旅行者的全球化实践,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重要启示:在全球市场,中国品牌完全能凭借精准的本土化洞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创新的商业模式,撕掉低价竞争标签,在主流细分市场与国际一线品牌正面抗衡,并赢得价值与利润。它正用市场实绩,重塑世界对“中国智造”的认知。
30万辆,对捷途旅行者而言是阶段性总结,更是其商业模式获市场验证的有力证明。它的崛起,并非依赖单一维度突破,而是源于对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对核心技术的战略应用、对用户生态的前瞻布局,以及全球化浪潮中的精准卡位。这一成功范例,无疑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