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早上我赶着去郊区接我妈,刚把车打着火,我爸就凑过来了:“怠速等会儿啊,水温没上来别开,不然伤发动机!” 我一边盯着仪表盘一边摆手:“爸,现在的车不用这么等了,咱这台车是电喷的,怠速热车反而费油。”
结果老爷子当时就急了,嗓门一下提上来:“我开了三十年车还能错?当年我开解放卡车,冬天不怠速十分钟,挂挡都费劲!你这小子就是瞎听网上说的!” 我俩就这么在楼下吵了两句,最后我还是拧着方向盘走了,后视镜里还能看见我爸站在原地皱着眉。
其实这事真不能怪我爸,他那辈人开的车都是化油器的,汽油得靠化油器雾化才能进发动机,天冷的时候雾化效果差,不怠速热车确实容易熄火,而且机油没热透,润滑效果也不好。我小时候坐我家那辆老桑塔纳,冬天早上总能听见发动机 “突突突” 响半天,我爸就坐在驾驶座上抽烟,等水温表指针动了才走。
但现在不一样了,十年前车企就开始普及电喷发动机,电脑会根据温度自动调节喷油量,就算是零下十几度,打着火之后发动机的喷油量已经能满足润滑需求了。我去年冬天在东北出差,租了辆吉利帝豪,早上零下 20 度,打着火之后仪表盘上的水温灯还亮着,但我试着挂挡走,一点顿挫都没有,开了大概两公里,水温灯就灭了,发动机声音也变平顺了。
不过有次我犯了个错,让我对热车这事有了新认识。上个月降温,我早上起来打着火,没等半分钟就猛踩油门往公司冲,结果开了没多远,就感觉发动机有点 “发闷”,加速的时候还偶尔有顿挫。到公司后我跟做汽修的发小吐槽,他说我这是典型的 “冷车暴力驾驶”,虽然不用长时间怠速,但刚启动的时候机油还没完全流到各个部件,尤其是气门和活塞,这时候猛踩油门,相当于让零件 “干磨”,时间长了肯定伤发动机。
后来我才知道,正确的做法是打着火之后,先等个 30 秒到 1 分钟,让机油有时间循环到各个润滑点,然后挂挡缓慢行驶,转速别超过 2000 转,等水温表指针上升到正常范围(一般是 90 度左右),再正常加速。我现在每天早上都这么做,明显感觉发动机声音比以前更轻快,而且油耗也比之前稍微降了点,上个月加 200 块油,比之前多跑了 30 公里。
还有一次我在小区群里聊起这事,楼下张姐说她冬天都怠速热车 10 分钟,结果她那辆轩逸开了三年,油耗比刚买的时候高了 1 个多,而且发动机积碳特别严重,去年保养的时候师傅还帮她清理了节气门。其实怠速时间越长,发动机燃烧越不充分,汽油里的杂质就越容易附着在节气门和火花塞上,时间长了不仅费油,还会影响发动机动力。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北方零下 30 度的极寒天气,或者车龄超过 10 年的老车,适当延长怠速时间还是有必要的。我舅舅在哈尔滨开了辆老捷达,冬天早上他都会怠速 3 分钟左右,然后再慢慢开,他说这样做了之后,发动机从来没出过毛病。但就算是老车,也不用怠速到水温完全正常,只要发动机声音平稳了,没有明显的抖动,就可以缓慢行驶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爸当初坚持怠速热车,也是因为担心发动机受损,毕竟他那辈人开车都特别爱惜。后来我把汽修发小请到家里,让他跟我爸详细解释了电喷发动机和化油器发动机的区别,还给他看了网上的实验数据,我爸才慢慢接受了新的热车方法。现在他早上开车,也会先等 30 秒,然后再慢慢开,还跟我说:“确实比以前省油,而且发动机声音也小了。”
其实不管是新方法还是老方法,核心都是保护发动机,只是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热车的方式也在变化。以前的老办法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现在的车技术更先进,再用老办法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我爸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开车也得跟着时代走。”
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热车的?有没有因为热车方式跟家人吵过架?或者有没有遇到过因为热车不当导致发动机出问题的情况?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交流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