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老周去退车,4S 店大厅的空调开得足,他额头上的汗却没停过。“刚提的车,开空调跑高速,表显续航掉得比我血压还快”,他把购车合同往桌上一拍,指节都泛白了。
老周今年 52 岁,开了十几年出租车,上个月刚换了台标称续航 560 公里的新能源车。本来想省点油钱,结果头回带孙子去城郊游乐园就栽了。
那天正午太阳毒得晃眼,车停在露天停车场俩小时,开门时一股热浪差点把人掀出去。孙子喊着热,老周赶紧开最大风量空调,刚上高速没半小时,续航就从满电掉到 320 公里。“当时还以为是错觉,结果越开掉得越快,到游乐园只剩 180 公里,吓得我玩都没心思,全程盯着充电桩地图”,他掏出手机翻出当时的续航截图,语气里全是懊恼。
更糟的是空调,开到 22 度出风口还是温的,孙子在后座直嚷嚷 “爷爷我要中暑了”。后来 4S 店技术总监才说,这车空调功率小,加上车身防晒做得差,玻璃又薄,太阳一晒制冷效果直接打对折。“他还说夏季开空调续航掉 10% 到 20% 是正常的,可我这掉了快一半!” 老周气得直拍大腿。
这事让我想起前阵子刷到的测试,51 台热门纯电车夏季高速测试,有的直接断电趴窝,好点的续航达成率也就六成多。上汽大众 ID.3 算表现不错的,也才 62.08% 的达成率,难怪老周慌。
反观我另个朋友小徐,上月提的车就没这些烦恼。她特意选了带电池温控系统的车型,上周我们自驾去海边,正午开空调跑高速,120 公里路程续航只掉了 140 公里。“销售说这电池过了 338 项验证,循环 500 次还能保持 97.2% 的容量”,她指了指中控屏上的电池温度显示,“你看现在 32 度,没触发散热,省电多了”。
防晒这事儿也得提一嘴。小徐的车贴了原厂隔热膜,前挡还有遮阳帘,我俩在服务区停俩小时,回去开车座椅都不烫屁股。老周那车就惨了,真皮座椅晒得能煎蛋,他后来自己加了遮阳挡,还是得提前十分钟开空调降温。
有意思的是,当初选车时老周一门心思想着 “续航越长越好”,销售说 560 公里冬天都够用,他就信了。小徐反而更在意空调和电池技术,特意查了中消协的投诉数据,知道续航虚标是重灾区,没被宣传数字忽悠。
上周帮老周转订新车,我俩在展厅碰到个小伙子,正纠结两款车:一款续航长但空调是单蒸发器,另一款续航少 50 公里但有双区自动空调和电池温控。老周忍不住插话:“选后者!夏天续航再长,空调不行也遭罪,电池不扛晒照样掉电快”。
小伙子被说得一愣,旁边销售赶紧打圆场:“其实现在主流车型续航都够用,关键看电池热管理和空调功率”。这话倒没掺假,比亚迪唐 L、理想 MEGA 这些夏季测试表现好的车,都在这两项上做了强化。
不过也不是说防晒不重要。我表姐去年买的车,没选全景天窗,夏天确实凉快不少,但她后悔没加钱选隔热玻璃,现在每天停车都得套遮阳罩。“这玩意儿就像装修,有的能后期补,有的出厂定了就改不了”,她总结得挺到位。
老周的新车这周该到了,选了款续航 480 公里但带独立电池散热的车型,还提前订了原厂隔热膜。“这回踏实了,就算续航打六折,也够我跑一天出租了”,他终于露出点笑模样。
其实选车这事儿,没有绝对的优先级。如果经常跑高速、充电不方便,续航底子得扎实;要是在南方城市,空调和电池温控必须拔尖;像我这种天天停露天停车场的,防晒配置也不能省。但最怕的就是像老周当初那样,只盯着一个数字,忽略了夏天用车的真实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