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几乎成为了汽车行业的唯一答案,一边是动不动就“全系电动化”的豪言,一边是燃油车被贴上“落伍”的标签,仿佛只要你还卖燃油车,就是逆时代潮流。对于很多车企来说,要么彻底结束研发燃油车,要么燃油车改个外观就敢叫新款,车机系统恨不得还只能导航听歌,智能化体验完全落后。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吉利的选择和做法却就显得格外亮眼,它不仅没有放弃燃油车,还把AI、大模型、电子架构、NOA智驾等系统都搬进了油车里,把燃油车也拉到了智能化的赛道上。
在电动化里卷价格多没意思,让燃油车科技突围才是当代的新玩法。
敦煌发布的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就是这记“正面回应”。
吉利把燃油车变成了一台真正的智能车,中央超级大脑统一调度全车系统,星睿AI大模型每天用虚拟场景跑出10万公里训练智驾,让辅助驾驶越来越聪明;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8TOPS算力芯片,让一台油车能做到高速NOA、语音变道、自动泊车,甚至支持120km/h紧急刹停和自动避让。过去这些是新能源车的特权,现在燃油车也能拥有。
而且吉利不是只往车里塞块大屏充数,它给了油车完整的体验升级。双14.6英寸大屏、千兆以太网、全域OTA(后续),让油车也能像新能源车一样常用常新。来自Flyme Auto的智能座舱系统,与Deepseek大模型AI语言交互系统深度融合,对比那些还在用老发动机、没有OTA、只有CarPlay的合资燃油车,可以说是正面碾压。
在如今新能源才是“主流”的当下,为什么吉利非要把燃油车拉进智能化的赛道里?
因为科技本就应该平权。
新能源车虽然火热,但用户也有焦虑:跑长途要找桩,冬天续航打折,电池导致的二手残值下跌比股市还狠。而吉利的思路是,把新能源的智能体验带给燃油车用户,让他们既能享受智能,又能油箱一加跑八百公里、随时加油继续出发,不用担心“假期排队充电桩”的尴尬。
吉利坚持燃油车,看似是与大时代的背景唱反调,但其实是用更智慧的“中国方案”告诉市场,燃油车完全没有必要退出舞台,而是可以与新能源车站在统一战线上,甚至可以让用户更舒适、更省心。
要知道,这些智能化配置在新能源车上是顺理成章,是因为它们从一开始就为智能化预留了算力和架构,而燃油车要实现同样的功能,需要推翻过去的电气布局,重新开发底盘通信、动力总成控制和冗余安全策略。
别的车企不是不想做,但只有吉利把这套“重构工程”做完了,还让它足够稳定、流畅,能交付给用户使用,这本身就是技术力和从用户需求出发考虑的体现。
新能源只是浪潮,却并不是汽车市场的唯一未来。
吉利打造的中国星全新东方曜系列就是在告诉市场,燃油车也能进化,也能带给用户全新的、与电车不相上下的用车体验。对于所有想要油门声浪、驾驶续航自由、也不想放弃大模型、NOA智驾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选择,也给了市场全新的造车思路。
在同样的智能化体验下,用电还是用油?这本就应该是用户的选择自由。
但也只有吉利,给了大家这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