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市场正面临利润空间持续收缩的严峻挑战。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分析报告,2025年1至8月,全国汽车行业总体营业收入达到68049亿元,同比增长8%,但利润总额仅为3035亿元,同比微降0.3%,行业平均利润率维持在4.5%的水平。
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全国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利润率,反映出汽车制造业整体盈利能力仍处于偏低区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8月单月的利润表现进一步走弱。该月汽车行业实现营业收入8856亿元,同比增长7.5%,但利润仅298亿元,同比下降10%,利润率跌至3.4%,不仅低于去年同期的3.6%,也创下历年同期利润水平的历史新低。
崔东树指出,纵观近几年的利润变动趋势,当前汽车行业的利润收窄幅度仍然较大。他分析认为,在政策支持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展现出显著的价格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主流车企的盈利压力。价格竞争白热化、成本持续上升及供应链波动等多重因素,正不断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不过他也提到,随着国家层面推动的“反内卷”工作逐步深入,相关政策和市场治理措施正在产生积极效果。一系列遏制无序竞争、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有望逐步引导行业走向健康竞争轨道,为改善企业盈利环境提供支撑。
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深水区。一方面,电动化、智能化投入持续增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如何实现有效盈利,成为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现实考题。行业利润率持续处于低位,不仅反映出当前市场运行承压,也预示着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有分析认为,未来几个季度,汽车企业可能将继续面临“增收难增利”的经营局面。尤其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传统燃油车企业的利润空间仍将承受较大压力。如何平衡销量与利润、如何在价格竞争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企业战略制定者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
崔东树表示,行业利润率的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企业需从追求规模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通过技术突破和管理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政策层面也需继续引导产业向价值竞争转型。尽管目前利润率尚未明显回升,但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恶性竞争受到抑制,长期来看有利于形成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上一篇:宝马开启史上最密集产品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