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续航衰减实测与应对方案
创始人
2025-10-02 09:47:05
0

冬季来了。续航掉了。这是电动汽车车主每年都要面对的现实。北方气温跌破零下,南方湿冷入骨,仪表盘上的续航里程数字像被施了魔法,肉眼可见地缩水。有人戏称“冬天不敢开暖风,开暖风不敢上高速”,但续航衰减到底有多严重?背后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我们用实测数据说话,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低温为何让电动汽车“怕冷”?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也是低温下最脆弱的部分。锂离子电池在理想工作温度(25℃左右)性能最佳,一旦气温下降,性能开始打折。

电解液黏度是首当其冲的因素。电池内部依靠电解液运输锂离子,低温下电解液变得像蜂蜜一样黏稠,锂离子移动速度变慢。就像人在零下跑步,动作僵硬,能量消耗更快。锂离子迁移速度下降,电池内阻随之上升。内阻增大,放电时更多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实际可用容量下降。数据显示,-20℃时电池内阻可能是25℃时的3倍以上,可用容量衰减30%-50%。

电极材料活性降低是另一大原因。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在低温下锂离子脱嵌难度增加,磷酸铁锂电池虽然结构稳定,但低温下离子导电性同样变差。电极“不活跃”,电池能释放的电量自然减少。此外,低温下电池管理系统(BMS)会启动保护机制,为了避免电池过度放电或损坏,会主动限制可用电量,进一步压缩续航表现。

二、实测数据:不同车型、不同温度下的续航衰减

为了更直观了解低温影响,我们选取了3款市场主流车型,在 controlled 环境下进行实测。测试车型包括: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 3(标称556km)、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汉EV(标称506km),以及三元锂+磷酸铁锂混电的小鹏P7(标称708km)。测试地点在封闭场地,控制温度为-5℃、-10℃、-20℃三种工况,测试分为市区循环(平均30km/h,不开空调)、市区空调(24℃制热)、高速循环(平均100km/h,不开空调)三种场景,每款车型测试3次取平均值。

1. -5℃环境:续航“缩水”但尚可接受

  • 特斯拉Model 3(标称556km):市区循环实测389km,衰减率30%;市区空调实测312km,衰减率44%;高速循环实测298km,衰减率46%。
  • 比亚迪汉EV(标称506km):市区循环实-354km,衰减率30%;市区空调实测283km,衰减率44%;高速循环实测267km,衰减率47%。
  • 小鹏P7(标称708km):市区循环实测496km,衰减率30%;市区空调实测396km,衰减率44%;高速循环实测381km,衰减率46%。

-5℃时,三款车型市区循环衰减率均在30%左右,空调开启后衰减率突破40%,高速工况因风阻大、电机效率低,衰减率最高。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在-5℃时差异不明显,主要受温度和工况影响。

2. -10℃环境:续航“腰斩”开始显现

  • 特斯拉Model 3:市区循环292km,衰减率47%;市区空调223km,衰减率60%;高速循环214km,衰减率62%。
  • 比亚迪汉EV:市区循环265km,衰减率48%;市区空调201km,衰减率60%;高速循环192km,衰减率62%。
  • 小鹏P7:市区循环372km,衰减率47%;市区空调283km,衰减率60%;高速循环271km,衰减率62%。

-10℃时,市区循环衰减率接近50%,空调和高速工况直接“腰斩”。此时磷酸铁锂低温劣势开始显现,汉EV市区续航比Model 3低27km,因磷酸铁锂在低温下容量衰减幅度略高于三元锂。

3. -20℃环境:续航“极限挑战”

  • 特斯拉Model 3:市区循环185km,衰减率67%;市区空调134km,衰减率76%;高速循环108km,衰减率81%。
  • 比亚迪汉EV:市区循环158km,衰减率69%;市区空调112km,衰减率78%;高速循环89km,衰减率82%。
  • 小鹏P7:市区循环235km,衰减率67%;市区空调178km,衰减率75%;高速循环142km,衰减率80%。

-20℃时,市区循环续航不足标称40%,空调和高速续航甚至低于200km。此时电池活性极低,BMS保护机制启动更早,可用容量大幅缩减。三款车型差异缩小,极端温度下电池类型影响减弱,温度成为主导因素。

三、实测背后的关键变量:不止温度在“作祟”

除了温度,续航衰减还与多个变量相关。这些变量在冬季会被放大,直接影响续航表现。

空调制热是“耗电大户”。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制热依赖PTC加热器热敏电阻),功率约3-5kW。相当于每小时消耗3-5度电ja.0rc8.infoY|ja.53ye.infoY|ja.2s88.infoY|ja.2ucd.infoY|ja.65u3.infoY|ja.89ng.infoY|ja.fh2l.infoY|ja.x41z.infoY|ja.228o.infoY|ja.2nll.infoY|市区行驶1小时空调制热就能消耗10%-15%的电量。而燃油车制热利用发动机余热,能耗可忽略不计。实测中,-10℃开启空调后,续航比不开空调少跑70-100km,差异显著。

胎压变化影响滚动阻力。冬季气温下降,胎压会降低(每下降10℃,胎压约下降0.05-0.1bar)。胎压过低,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滚动阻力增加,能耗上升。测试中发现,胎压从2.3bar降至2.0bar,市区续航额外衰减5%-8%。

驾驶习惯被“放大”。急加速、急刹车在冬季能耗更高。低温下电机效率本就下降,急加速时电流增大,电池内阻损耗更多;急刹车时动能回收效率降低,能量浪费更严重。测试中,激进驾驶(平均40km/h,急加速3次/分钟)比温和驾驶(平均30km/h,匀速行驶)市区续航少15%-20%。

四、用户应对方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管理”

低温续航衰减虽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合理使用,可将影响降到最低。以下方案分为“出行前”“行驶中”“充电时”三个阶段,覆盖用车全流程。

出行前:给电池“预热”是关键

电池预热是冬季提升续航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充电桩电源提前加热电池,可将电池温度从-10℃提升至15℃以上,内阻降低,可用容量恢复。操作步骤:出发前1-2小时通过车辆APP启动“电池预热”,选择充电桩电源(非电池自身加热),预热完成后立即出发。实测显示,-10℃预热后,市区续航可从292km提升至356km,增幅22%;空调开启后从223km提升至289km,增幅30%。

注意:预热时需连接充电桩,若用电池自身加热(如“随车充”),会消耗续航,得不偿失。部分车型支持“预约充电+预热”,设置出发时间,车辆会在充电完成后自动预热,更方便。

行驶中:空调与驾驶习惯“双优化”

空调使用策略:优先使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功率约50-80W,方向盘加热约30-50W,合计不足空调制热的1/10。实测中,开启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配合空调温度设为20℃(而非24℃),可减少50%的制热能耗。此外,开启“内循环”模式,减少车内冷空气进入,降低加热负担。

驾驶习惯调整:保持匀速行驶,避免急加速。市区行驶尽量保持在40-60km/h,这个区间电机效率最高;高速行驶时,若路况允许,可降至90-100km/h,风阻随速度平方下降,能耗显著降低。提前预判路况,减少刹车,利用动能回收(冬季可调至“较大”或“最大”回收模式)。

充电时:避免“满电满放”,正确选择充电方式

避免满电存放。冬季电池满电存放会加速老化,建议将充电SOC(荷电状态)保持在80%-90%。若长途需求,出发前再充至100%。测试中,长期满电存放(100% SOC,-10℃)的电池,1个月后容量衰减3%-5%,而80% SOC存放的电池衰减不足1%。

优先使用慢充。慢充(交流桩)充电电流小,电池发热少,能更好地保持电池活性。快充(直流桩)大电流充电会导致电池温度快速升高,冬季充电时电池温度低,内阻大,快充效率低,且长期快充可能加速电池衰减。若需快充,建议选择带“电池温控”的充电桩,充电前先给电池预热,提升充电效率。

五、厂商技术升级: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解决”

用户层面的优化只能缓解续航衰减,根本解决还需厂商从技术入手。当前主流车企已在三方面发力:

热泵空调替代PTC。热泵空调通过“热量搬运”原理,消耗1度电可搬运3-4度热能,能效比(COP)可达3-4,而PTC加热能效比仅0.8-1。实测显示,搭载热泵空调的车型,冬季空调制热能耗比PTC低40%-60%,续航可提升15%-20%。如比亚迪汉EV四驱版搭载热泵空调,-10℃市区空调续航比PTC版本多跑50km以上。

电池加热技术升级。除了电池预热,部分车型配备“电池主动加热系统”,如特斯拉的“热泵+电加热”组合,小鹏的“双加热系统”(电池+座舱同时加热),可在行驶中持续为电池保温,保持最佳工作温度。极氪001配备“电池液冷加热系统”,利用冷却液循环加热电池,升温速度比PTC快30%,能耗低20%。

BMS算法优化。先进的BMS能更精准地控制电池充放电策略,如根据温度动态调整充电截止电压,低温时适当降低充电电压,减少析锂风险;放电时根据电池温度调整输出功率,避免过度放电。比亚迪的“刀片电池”BMS能精确监控每个电芯温度,实现“分区加热”,加热效率提升25%。

六、总结:低温是挑战,更是进步的动力

冬季电动汽车续航衰减是客观物理现象,但并非“无解之题”。通过实测数据可以看出,-10℃时合理使用可保持70%以上的续航,-20℃也能做到50%以上。用户层面的“电池预热+空调优化+习惯调整”能显著提升续航,而厂商的“热泵空调+电池加热+BMS升级”正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电池技术(如固态电池、低温电解液)和整车技术的进步,冬季续航焦虑将逐步缓解。未来,电动汽车或许能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稳定的续航表现,但在此之前,了解原理、合理使用,才是应对低温的最佳策略。毕竟,技术会进步,但用户的智慧永远是最可靠的“续航神器”。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乌军总参谋长:朝鲜可能向俄罗斯... 据凤凰卫视报道,乌军总参谋长格纳托夫10月1日接受乌国家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朝鲜可能向俄罗斯派遣了2万...
【海报】绿色动能撑起“电力强国... 中国要发展,就要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 作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强国” 中国2024年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
海南医科大学怎么样?蝶变背后,... 从战火中萌芽的专科院校到现代化综合性高校,从单一学科布局到多领域协同发展,中国高校的成长史,从来都是...
30岁男演员丁禹兮拍戏时突发意... 公开信息显示,成龙、刘德华、林志玲等多位知名演员,都曾在工作中遭遇坠马危机且伤情严重。刘德华更是因为...
产业调查 | 建设智能网联新能... 9月28日上午,重庆市召开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座谈会。 会上明确指出,重庆将全力以赴打造具...
原创 魏... 这场“央视财经《对话》”的专访被安排在一个周末,采访棚里光线有点生硬,魏建军一向爱穿简单的深色夹克,...
有了车牌号怎么查车辆参数?为什... 车辆参数对于购车、用车等诸多场景都十分关键,通过车牌号查询车辆参数是一种便捷的方式。下面为你介绍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