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家车企的销量数据可以解释上述两个话题,那么它一定是奇瑞汽车。其9月销量快报已经发布,数据显示其五大品牌总销量为25.56万辆,同比增长约9%;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35万辆;出口销量显示为13.14万辆。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为32.66%。
奇瑞汽车虽然不是目前国内销量最高的车企,但也排在第一阵营;是能与比亚迪、长安、吉利比肩的,长城汽车销量略低但也在第一阵营,自主品牌还是有“五虎将”的存在。那么奇瑞汽车的数据自然是值得解读的,而只要解读其数据则必须讲一讲“油电同权”的必要性;因为奇瑞汽车的出口销量超过其本土市场销量,出口销量占比高达51.40%,目前国产汽车的出口还是以燃油车为主。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越来越高,月销量渗透率一度超过一半;可不论是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混动汽车,客观上目前依然不是主流海外汽车市场的关键车型。诸如北美、欧洲、印度、澳洲和东南亚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所以想要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大的份额,加强燃油车的技术研发显然是有必要的。但是想要驱动企业将研发重心放在燃油车或在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之间实现均衡,“油电同权”就是必要条件。
反之,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将持续被压缩。
企业自然不愿意更多投入到这一技术领域的研发之上。
笔者认为关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方案有必要调整,2026~2027年间是按照5%的税率征收,如果没有再调整的可能性;2028年起则应当按照标准10%的税率征收,或者按照整备质量进行分级征收,比如小、微型载客车按照5%征收(含燃油车),紧凑级到imp.jsbucw.iNfOhTtPS| ty.jsmrwt.iNfOhTtPS| lz.jspgck.iNfOhTtPS|中大型车辆按照10%标准征收,整备质量过大(如超过2.5吨)的中大型车或大型车按照20%税率征收。
购置税多用于道路管养,整备质量越大的车对道路损坏程度越大,新能源汽车普遍偏重,理论上应当要去承担更多的购置税。
同时由奇瑞汽车尹同跃多次讲到的竞争方式方法的问题也应当重视,尤其是在出口方向。
近期有一些本土车企在海外市场搞价格战,结果被约谈了;由此可见竞争还是要依托于技术,而不是纯粹依靠营销和操控产业资本搞“产品价格战。”这样的竞争方式含有一定的民粹的操作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如果面向海外市场则有非正当文化输出的问题;其次则是依托于产业规模优势的成本优势是客观上的优势,但部分企业依托于人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则不属于合理的优势,以此为基础展开的产品价格竞争难免会影响到对应海外市场的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结果显然会被设置各种出口的障碍,比如最简单却有效的提升关税的方法。奇瑞汽车在这一方面做的不错,但也难免会被其他可能存在倾销的企业“连累。”
竞争要以技术为基础,同时汽车产业发展还得“两条腿走路。”
以奇瑞汽车为参考,在存量阶段里需要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这就需要打造出高品质的燃油车。同时在海外市场当然要遵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尊重其竞争规则和市场秩序,能做到这两点的话,自主品牌的出海一定会面对一片蓝海。
这是奇瑞汽车的数据带来的思考。
相信也值得竞争企业们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