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修了辆猎豹 SUV,车主大姐急得满头汗,说车在半路突然高温熄火,方向盘都打不动了。拆开暖风水箱一看,我差点没叹气 —— 里面全是絮絮拉拉的结晶,跟发霉的棉花似的,堵得严严实实。一问才知道,她上周看防冻液少了,顺手加了桶不同颜色的,想着都是降温的玩意儿,能有啥差别?
其实这事儿真不是我们维修工故意吓唬人,颜色真不是随便涂的。以前我也以为就个染色剂的事儿,直到跟着师傅学徒,见着第一辆混加出问题的车。那是辆老捷达,红的绿的防冻液混一块儿,才跑了几百公里,水箱里就析出白花花的沉淀,跟水垢似的硬邦邦。师傅当时就说,这是化学成分打架了。
你别说,不同颜色里的门道可真不少。绿色的大多是乙二醇做的,红色的可能是丙二醇,蓝色的说不定是二甘醇。就像有些人吃海鲜过敏一样,这些成分碰到一块儿就 “犯冲”。有次更夸张,一辆车混加后没几天,发动机缸体都被腐蚀出小坑,车主光维修费就花了小几千,哭着说早知道多花几十块买同颜色的了。
最吓人的是结晶这玩意儿。我之前看过个新闻,有人误喝防冻液,血液都变成胶冻状了,就是因为乙二醇代谢成草酸,容易结块。这东西在发动机管道里也是一个德行,刚开始是细小的絮状物,顺着管子流到节温阀、暖风水箱这些细管子里,慢慢就堵死了。一旦堵了,发动机散热跟不上,夏天容易开锅,冬天暖风也出不来,严重的直接拉缸,车就废了一半。
为啥好多维修工不细说?说实话,一方面是懒得解释,遇着急着赶路的车主,说多了还嫌你啰嗦想宰钱;另一方面是说了也未必有人听,总觉得 “上次混加没事”“就加一点怕啥”。我前阵子就碰到个犟脾气车主,非说我危言耸听,结果没过俩月又找上门,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回没等我开口,他自己先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选对防冻液特简单,打开汽车手册一看就明白,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要啥颜色啥型号。要是手册丢了,打开水箱盖瞅一眼,原来啥颜色就买啥颜色的。实在分不清,宁可买那种通用型的,也别瞎混搭。真漏得多了需要换,就得把旧的放干净,用清水把管道冲几遍,不然残留的成分照样会起反应。
上次那个猎豹车主的车,光清理管道就花了一下午,换暖风水箱又等了两天配件。她取车的时候说,以后再也不敢图省事了。真的,这玩意儿就跟吃药似的,不对症的药千万别瞎吃,车跟人一样,经不起瞎折腾。你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是最基础的保养常识,偏偏好多人栽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