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埃隆·马斯克对特斯拉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交付量高达49.7万辆,同比增长7.4%,远超43.96万辆的预期。
本来是好事吧,毕竟多卖了那么多车,多赚钱了,但为什么特斯拉销量不被投资者看好、特斯拉股价先涨后跌呢?
首先,Model Y和Model 3仍是销量主力,相比中国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好像是在“吃老本”,很少换代和改款。
另外销量提升跟美国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快要停止有关,也就是说短期销量激增跟消费者集中购车有关,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还是很香的。
还有就是投资者担忧补贴取消后的市场竞争前景,特别是在马斯克已经跟特朗普“闹掰”之后。
而马斯克跟特斯拉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绑定关系。
马斯克个人财富短暂突破5000亿美元,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人能白手起家达到这种财富高度。
持有特斯拉超12.4%的股份,马斯克的身家提升或下降都跟特斯拉的市值(约1.45万亿美元)波动有关,随着特斯拉股价的下跌,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回落到5000亿美元以下了。
管理预期或者说讲故事是大事,不是小事,究竟有多少人相信马斯克的理想和目标是个问题。
特斯拉公司董事会已经给马斯克开出了新的薪酬激励方案,如果马斯克能够完成一系列的业绩目标,那他的薪酬价值可高达万亿美元级别。
10年内将公司市值提高到至少8.6万亿美元,累计汽车交付量达到2000万辆等目标,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哪怕是对屡次创作奇迹的马斯克而言也非常有难度。
这或许也是马斯克押注印度市场的原因之一,毕竟从人口规模、市场潜力等方面来说,大概也只有印度能够给特斯拉贡献大的增量了。
但要想在印度复制“上海超级工厂”的奇迹也基本不可能,印度有本土的电动车品牌,而且印度太复杂,其商业环境和信誉在国际上有口皆碑。
美国在10月1日后没了7500美元的补贴,还有多少人买是个问题。迄今为止,特斯拉汽车的只要市场还是在中国。
国内用户为何选择特斯拉而非价格更低的国产车?
这要从两方面讲,其一在于马斯克的强大营销能力,他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说马斯克是个顶级IP,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商业价值的个人IP之一。
其二是特斯拉的先发优势,就像iPhone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特斯拉也开启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所以它享有苹果一样的行业领头羊、开拓者红利。
在中国,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市场号召力可以跟乔布斯和苹果媲美,对很多特斯拉车主而言,他们对特斯拉也有坚定的信仰,就认准了特斯拉这个牌子,认为电动车只分特斯拉和其他,只要买得起就买特斯拉。
在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起来之前,限制特斯拉销量的唯一因素就是产能跟不上。
而且在产品力上,特斯拉也受到了同行和消费者的认可,其三电技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创新都很强,由此为特斯拉构建了很强的用户黏性。
另外Model 3和Model Y较高的二手保值率,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消费者购车考量。
马斯克的压力与挑战。
1、在公司业绩下滑、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马斯克的天价薪酬方案受到了一些股东的激烈反对,能不能通过还在两可之间。之前就有过先例——55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就被法院裁定不合理而撤销了。
2、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价格战仍在继续,而且中国车企的迭代速度非常快,特斯拉未必能够一直保持领先,当年华为可以跟苹果争高低,那现在的鸿蒙智行跟特斯拉争锋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3、FSD技术信任危机: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因安全隐患引发广泛争议,FSD在复杂场景(如铁路道口、低能见度条件)中误判概率较高,疲劳驾驶时推荐车主启用FSD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4、马斯克被指虚假宣传Cybertruck:他声称Cybertruck在1/4英里赛中战胜保时捷911,实际上911多款车型实际性能优于Cybertruck,他是拿了最慢的一款对比,而且并非比赛并非完整的1/4英里,所以马斯克的说法存在误导。
5、莫迪希望用印度这个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帮助特斯拉突破增长瓶颈和供应链多元化、帮特斯拉摆脱对中国的过度依赖为筹码,让特斯拉先承诺建厂以带动本地制造业,而特斯拉则希望先通过销售业绩来验证印度市场的可行性。而且印度高昂的进口关税带来的高售价也会制约特斯拉汽车的销量。
6、美国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特特明确反对强制推广电动车,《大而美法案》通过后自然是对特斯拉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特斯拉短期内离不开马斯克,毕竟马斯克的事业重心并不是只在特斯拉。
从现实来看,特斯拉反正会给马斯克“涨薪”,特别要补偿特斯拉之前薪酬“失信”给马斯克带来的损失,否则马斯克撂挑子的话,特斯拉被中国车企迎头赶上,那股东的利益都会受损。
所以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和少的问题。
如果事不可为,那马斯克的注意力完全可以转移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人工智能公司xAI,或者是隧道挖掘公司Boring Company、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等。毕竟马斯克的时间、精力和关注度非常值钱,如果不是马斯克执掌特斯拉,那要想继续维持特斯拉的市场领先地位很难。
为了吸引马斯克回归特斯拉,或者说促使马斯克耗费更多心思在特斯拉的业绩上,那特斯拉就需要付出有吸引力的薪酬才行。众所周知,马斯克一直希望自己在特斯拉的持股能够有25%以上。
他担心如果股份不够多,自己以后会被赶走,从而“被摘桃子”。特斯拉董事会如何满足马斯克的条件,这还需要双方的进一步博弈。马斯克究竟还能给特斯拉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特斯拉的机器人战略能否成功,这都是特斯拉和马斯克要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