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德国和欧盟就2035年燃油车禁令展开辩论,相关官员认为2035年禁止燃油车过于激进,德国部分官员更认为这不利于欧洲汽车的发展,毕竟燃油发动机技术仍然是欧洲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电动汽车的优势则已被中国汽车取得。
德国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强国,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等汽车企业在全球位居前列,如今汽车产业已是德国的支柱产业,激进地推进电动汽车计划,对德国汽车产业不利,同时德国官员还提醒欧盟,这样激进的政策同样对欧洲不利。
在全球诸多产业发展进程中,欧洲已在互联网、科技、芯片等行业都已落后于中国和美国,汽车产业已是欧洲剩下不多的产业之一了,可以说汽车产业不仅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整个欧洲的支柱产业,如果欧洲的汽车产业竞争失败,欧洲还有什么产业?
当年欧洲决定禁止燃油车的时候曾为此做了准备,大众与贝莱德、高盛等投资机构在瑞典成立了电池企业Northvolt,此后欧洲多家汽车企业纷纷投资,累计投资额达到百亿美元,除了投入巨资之外,欧洲的宝马、奔驰、大众等还强调只要Northvolt生产出电池,那么他们都将大量下单,以此来强力扶持Northvolt的发展。
可惜的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Northvolt耗费了9年时间,在电池技术方面难以取得进展,在生产成本方面更是远高于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2024年这家企业传出了资金即将耗尽的噩耗,到了今年3月份干脆倒闭了。
动力电池是电车的最核心技术,随着Northvolt的倒下,欧洲在电池产业上的一次努力失败了,而至今欧洲尚未找到新的办法发展他们的电池产业,以至于如今欧洲诸多汽车企业所采用的电池都来自中日韩三国,特别是中国的电池企业在欧洲市场占有最大的份额。
中国的电池企业也为欧洲汽车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中国的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都已先后在欧洲设立工厂,就近为欧洲汽车企业提供动力电池,依托于中国电池企业的支持,大众已击败特斯拉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第一名的份额。
不过让欧洲汽车产业忧虑的正是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中国拥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的六家,其中第一大的宁德时代和第二大的比亚迪都是中国的电池企业,欧洲担忧电车的核心被中国企业掌握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全球近六成的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产能的比例接近七成,中国还有诸多的电动汽车品牌,其中第一大品牌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
电动汽车还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了新的巅峰,2023年比亚迪跻身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名,今年吉利也已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名,而此前中国发展汽车产业数十年都未能跻身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名,这两家中国汽车企业正是依靠电动汽车的发展强势崛起。
面对这样的现实,欧洲和德国不得不考虑2035年禁止燃油车对欧洲汽车产业的利弊,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对此尤为紧张,全面禁止燃油车,那么他们积累的燃油发动机技术将彻底失去意义。
如果允许销售燃油车,那么欧洲汽车产业,还可以依靠燃油发动机技术作为筹码,与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合作,发展混动车,确保欧洲汽车产业仍有一定的话语权,可以看出欧洲各方越来越认识到是否禁止燃油车对他们自身汽车产业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