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八年日产轩逸,我一直以为CVT变速箱的平顺省油是家用车的完美选择,直到换了一辆美系AT变速箱车型,才恍然大悟。过去日系车宣传的“佛系驾驶”,背后隐藏着不少让人头疼的硬伤,而这些缺点却被巧妙地掩盖在省油平顺的华丽外衣之下。
开CVT车型跑高速,最让人崩溃的就是超车时的无力感。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转速飙升到5000转,车速却像蜗牛爬坡般缓慢上升,后车喇叭催得人心慌意乱。
这种发动机干吼不走的现象,并非个别案例,而是CVT钢带传动的先天缺陷。发动机动力越强,钢带越容易打滑,这是CVT结构固有的问题。
日系品牌为降低成本,甚至将关键轴承从进口换成国产,磨损后产生的金属碎屑直接堵塞油路,维修一次动辄大几千元,省下的油钱全送进了修理厂。
零下10度的早晨,CVT变速箱的冷保护功能让你体验什么是“龟速前行”。车辆需要缓慢挪动20分钟才能解除封印,不少车主因此上班迟到被扣钱。
4S店会告诉你“所有CVT都这样”,但开过丰田混动就会发现,人家的低温启动照样流畅。这并非技术不可逾越,而是日系品牌在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的结果。
冷保护问题在东北地区尤为明显,日产CVT在低温下无论怎么踩油门,车辆就是无法提速,一直保持在30公里/小时以下,直到变速箱达到工作温度。
CVT变速箱的核心部件是钢带和锥轮组,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这种工作原理注定钢带会随着使用逐渐磨损。
高负荷使用时(如急加速、爬坡),钢带需要承受更大张力和剪切力,导致表面涂层磨损,产生金属碎屑。这些碎屑随油液循环会嵌入锥轮表面,形成沟槽,导致打滑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更糟糕的是,钢带磨损产生的金属碎屑会堵塞油道和电磁阀,这是日产CVT故障率高的重要原因。投诉集中在2014年及以后车型,暴露出钢带质量不佳、耐用性差的问题。
与传统自动变速箱相比,CVT变速箱在承受高扭矩输出时表现相对较弱。当车辆需要瞬间输出较大扭矩时(如急加速或爬坡),CVT变速箱可能会出现钢带打滑现象,导致动力损失和驾驶体验下降。
CVT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平顺性和经济性,其结构特性决定了它在持续高负荷、高冲击场景下属于“弱势群体”。与AT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缓冲不同,CVT的钢带传动本质上是“以柔克刚”,长期挑战其物理极限会导致磨损-发热-油劣化-再磨损的恶性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CVT通常只与小排量发动机搭配,排量太大的发动机扭矩也大,只能搭配AT变速箱。
在燃油车三大自动变速箱中,CVT可能是最饱受争议的,甚至比双离合变速箱更甚。很多老司机对CVT的认知就是急加速容易打滑,加速肉,开不了几年就要坏。
但有趣的是,CVT变速箱口碑差,日产至少要负80%的责任。日产的CVT故障率高,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拉低了CVT变速箱的整体形象。
日本本土很少听到CVT质量丑闻,而国内的日产CVT却被吐槽声一片。原因在于广州加特可在生产CVT变速箱时将日本NTN公司的轴承国产化,而这个轴承质量完全不过关,故障率很高。
换开AT变速箱后,加速时的推背感和降档超车的果断,彻底治好了我的路怒症。老司机总说CVT适合家用,可家用车就该忍受高速超车拿命赌、低温出行靠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