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通用汽车一纸公告扔出行业惊雷:要在今年Q3财报里硬生生扣掉16亿美元,消息一出股价盘前直接跌了2%。
要知道这家手握凯迪拉克、别克等品牌的汽车巨头,刚在Q2交出18.95亿美元净利润,这一下就快把大半年的利润跌没了。
这笔钱不是被偷了也不是亏在了生产上,而是“提前记账”的损失。
其中12亿是厂房设备的“贬值费”,剩下4亿全是取消新能源项目的违约金,从电池厂投资到零部件合同,凡是跟电动车沾边的规划全被打乱了。
董事会早在10月7日就偷偷批了这笔账,等到公告时,堪萨斯州的雪佛兰工厂已经把生产班次从两班砍到一班,田纳西州工厂干脆宣布12月暂停凯迪拉克电动SUV的生产。
“计提”到底是啥操作?
可能有人看懵了:钱还没花出去,凭啥先扣利润?这就得说说会计里的“计提”套路,说白了就是“该花的钱就算没付,也得记在当期账本上”。
举个生活例子:你这个月订了下个月的机票,虽然没付钱,但这笔开销早定了,记账时就得算在这个月,这就是“权责发生制”。
企业也一样,通用知道取消新能源项目肯定要赔违约金,设备闲置着也会贬值,这些损失发生在Q3,就得在Q3的账上体现出来。
这种操作在大公司里很常见,但一般不会闹这么大动静。
阿里去年6月就提前记了31.45亿的诉讼准备金,钱没给出去先扣了利润;腾讯2023年底也提了19.33亿,说是投资的公司不值钱了。
但像通用这样单独发公告,还直接跟政策挂钩的,显然是出了大事。
政策大转弯,7500美元补贴没了,燃油车又活了?
根子全在美国的政策变天。
特朗普政府刚一出手就下了狠招:直接取消新能源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还放宽了尾气排放法规。
这相当于给狂奔的电动车踩了脚刹车,反倒给燃油车松了绑。
要知道以前美国人买电动车,光补贴就能省出大半年油钱,现在这笔钱没了,谁还愿意多花几万块买电动车?通用一算账,未来电动车肯定卖不动了,之前砸在电池厂、生产线的钱全成了“打水漂”的风险,只能先把损失算在账上。
整个美国车市都被这波政策砸懵了。
新能源车企Rivian最近直接把2025年销量预期砍到4.35万辆,比去年少卖16%,老板愁得直叹气,说“政策一天三变,消费者都不敢买车了”。
就连特斯拉都得靠补贴退场前的“末班车效应”冲销量,其他车企更别提了,多家主流厂商已经悄悄停了新电动车的研发,转头去改燃油车设计了。
中国市场成救星?别克新能源车卖疯了
有意思的是,通用在老家发愁,在中国市场却悄悄赚了钱。
Q2财报显示,通用在中国卖了44.8万辆车,同比涨了20%,市场份额从6.3%爬到6.8%,占了全球销量的29%。
这波增长全靠新能源车撑着。
别克GL8新能源9月单月就卖了7017辆,同比涨了近50%,今年前9个月累计卖了4万多辆,在MPV市场排到第九名。
纯电车型里,别克E5今年卖了8832辆,微蓝6也卖了3967辆,虽然跟国产新能源车比不算顶尖,但在合资品牌里已经很能打了。
一边是美国工厂减产裁员,一边是中国车间加班赶工,通用这下彻底玩起了“双线操作”。
有业内人说,要是没有中国市场的增量,通用这16亿计提的窟窿恐怕更难填。
车企集体掉头,全电战略凉了?
通用的“刹车”不是孤例,整个新能源车赛道都在掉头。
欧洲市场早就出现电动车销量放缓,大众集团最近干脆宣布:汽车内饰重新用回实体按键,之前吹的“全触屏智能座舱”成了笑话。
要知道几年前,车企们还喊着“203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口号,现在全改成了“多能源并行”。
福特推迟了电动车工厂的扩建,丰田坚持搞氢燃料和混动,就连比亚迪都开始在海外布局燃油车生产线。
为啥突然变卦?除了政策退坡,消费者也慢慢清醒了:电动车续航焦虑没解决,充电网没建好,电池保值率还低。
有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兴趣从去年的38%跌到了现在的26%,更多人宁愿买省油的混动燃油车。
结语
通用账本上的16亿,看着是笔会计数字,实则是新能源赛道的“急转弯信号”。
从政策补贴催热市场,到现在回归理性竞争,电动车的发展终于告别了“野蛮生长”。
对车企来说,这未必是坏事。
靠补贴堆出来的销量本就虚浮,现在正好能沉下心解决电池、充电这些真问题。
而对消费者来说,车企不再盲目押注电动车,反而能买到更靠谱的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选择更多了。
只是那些已经砸进去的真金白银,比如通用闲置的电池厂、Rivian新建的厂房,成了这场转向里最可惜的代价。
未来的汽车市场,拼的不再是政策红利,而是真技术、真体验,这或许才是工业发展最该有的样子。
下一篇:300%!小米汽车突然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