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8月,我们接连拿下1.3亿元管网出口订单,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业主直接驻场监督,必须争分夺秒保交付。”五洲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常务副总汪春臣的话,透露出紧迫和自信。
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科技型球阀专业制造企业,已是国家超级工程的“常客”。今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20%,核心业务深植国家管网建设,并持续开拓海外高端市场。为匹配发展,近两年五洲阀门投入5000多万元推进设备升级,普通车床逐步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占比不断提升,筑牢高质量生产根基。
在国家能源建设的关键赛道,五洲阀门印记深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国门黑河过境段的“零号阀门”由其打造;西气东输工程中,公司拿下众多超大口径阀门订单,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大动脉畅通的重要力量。即便在疫情期间,公司也在冬奥会组委会指导下,圆满完成场馆阀门保供任务,以责任担当擦亮“中国制造”名片。
| 五洲阀门生产的大口径阀门。
支撑起这些成就的,是五洲阀门的硬核研发实力。作 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拥有多项“独门绝技”。汪春臣举例道,在“超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的制造中,处理厚达一两百毫米的巨型焊缝是一大挑战,需连续焊接48小时,并精确控制制热输入、焊材选择等,以防密封材料热变形失效。历时两年多,研发团队最终攻克并掌握了这项关键技术。
目前,五洲阀门在焊接领域已实现多项行业领先:阀体主焊缝最大可焊DN1600规格阀门;阀体与阀颈连接的自动埋弧焊工艺为国内首创,焊后免热处理技术突破行业瓶颈;超声波焊接残余应力去除技术则大幅提升焊缝疲劳强度与工件承载能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公司78人核心研发团队的持续发力——近5年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10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参与10余项国家标准编制。
面向未来,五洲阀门研发脚步未停:在氢能运输领域,全力研发新技术破解氢能罐装难题;在LNG天然气管道运输领域,加速推进国产替代;同时开发智能化维保系统,为超服役年限产品实现全生命周期预警。从服务国家超级工程到领跑行业创新,五洲阀门正以高性能阀门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与能源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硬核动力”。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通讯员 陈禹综 记者 黄剑 徐慧敏)
编辑 | 王姝 校读 | 胡丽华
责编 | 李伟民 监制 | 尤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