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9 日,美股开盘后上演历史性一幕:英伟达股价暴涨超 5%,盘中市值触及 5.13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资本市场首家突破 5 万亿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将科技行业估值天花板提升至全新维度。这一里程碑背后,是其在 AI 算力领域的绝对霸权与全场景布局的战略突破。
AI芯片
市值飞跃的核心驱动力来自 GTC DC 大会释放的强劲增长信号。CEO 黄仁勋在会上披露,2025 至 2026 年,Blackwell 与 Rubin 两代架构芯片有望创造超 5000 亿美元收入,相当于 2023-2025 年 Hopper 架构收入的 5 倍,而这一规模将由 2000 万颗 GPU 支撑实现。更令人震撼的是下一代 Rubin 架构芯片的性能跃升 —— 其 100PFlops 的计算能力达到英伟达首款 AI 计算机 DGX-1 的 100 倍,预计 2026 年投产,将重新定义算力标准。
跨界扩张与生态构建同步提速。英伟达宣布 10 亿美元入股诺基亚,持有其 2.9% 股份,双方将联手开发 AI-RAN 技术并推动 6G 落地,同步推出支持 6G 的 Arc Aerial RAN 计算平台,计划升级全球数百万基站。在量子计算领域,全新 NVQLink 技术实现 QPU 与 GPU 混合模拟,已获 17 家量子企业支持;机器人领域与 Uber 达成合作,将自动驾驶平台接入全球网络,AI 工厂则迎来 BlueField-4 数据处理器加持。
业绩基本面为市值提供坚实支撑。2026 财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 467.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6%,净利润 264.22 亿美元同比增长 59%,尽管数据中心收入 411 亿美元略低于预期,但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增长速度看,英伟达从 4 万亿到 5 万亿市值仅用 78 天,较此前 3 万亿到 4 万亿的 273 天大幅提速,自 2022 年底 ChatGPT 问世以来股价已暴涨 1087%。
此轮上涨同时带动科技板块联动,微软市值站稳 4.04 万亿美元,苹果也突破 4 万亿美元关口。但市场分歧随之显现:"木头姐" 凯西・伍德认为 AI 估值合理,达里欧则警示科技股 80% 涨幅集中的泡沫风险。值得注意的是,5 万亿美元市值已超越德国、日本 2024 年 GDP,相当于美国 GDP 的 16%,其依托 CUDA 生态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正使其从芯片商蜕变为 AI 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