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选车的时候,我跟身边不少朋友一样,卡在了“燃油车还是混动车”的十字路口。那会儿总听人说“混动省油是省油,但电池贵啊,万一坏了换电池的钱能把油钱省的全吐回去”,也有人说“混动保养麻烦,比燃油车事儿多”,加上当时混动车型选择还没现在这么多,纠结了小半个月才咬咬牙提了台油电混动,想着“行不行,用几年就知道了”。
这一用就是5年,跑了快8万公里,日常通勤、周末带家人短途出游、偶尔跑趟长途,基本没闲着。期间也跟开同级别燃油车的朋友常交流,各自记着加油、保养的账单,就想看看这5年下来,混动到底是“真省钱”还是“伪命题”。现在把所有账单理清楚,算完最后一笔账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差别居然比预想中还大。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5年实测下来,混动在“钱”和“心”上到底赢在哪、输在哪。
一、日常加油:5年差出小半年工资,“省”在明面上
咱们先掰扯最直观的油费——毕竟开车每天都要跟油钱打交道。我这台混动,当时工信部给的亏电油耗是4.8L/100km,实际开下来,市区堵车多的时候大概5.2L,高速匀速跑能到4.3L,5年平均下来差不多4.5L/100km。
再看我那开同级别燃油车的朋友,他的车工信部油耗是7.8L/100km,实际开起来市区得9L左右,高速能到7L,5年平均下来大概8L/100km。咱们按过去5年国内92号汽油平均价8元/L算,我俩每年都差不多开1.5万公里,这么一算:
之前总有人说“混动高速不省油”,但实际跑下来,哪怕高速上混动油耗涨到4.3L,对比燃油车的7L,还是能省不少。而且日常市区通勤才是大头,混动的“低速用电、高速用油”刚好戳中了市区堵车的痛点,这油钱省得是真真切切。
二、保养维修:电池没坏过,保养周期还更长,“省心”藏在细节里
聊完油费,就得说大家最担心的“电池”和保养问题了。我这台混动的电池是镍氢电池,车企官方给的质保是8年或20万公里,当时选车就是冲着这个质保来的,想着“就算坏了,8年内也有保障”。
结果5年开下来,电池没出过任何问题,仪表盘上的电池状态一直显示正常,也没出现过动力衰减、充电异常的情况。问了4S店的技师,他们说现在混动电池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只要正常使用,很少会出故障,而且就算过了质保,换电池的成本也比前几年降了不少,不像网传的“换电池要好几万”那么夸张。
再说说保养周期和费用。我的混动是1万公里保养一次,每次基础保养(换机油、机滤)大概600块钱;朋友的燃油车是5000公里保养一次,每次基础保养大概500块钱。乍一看燃油车单次保养便宜,但架不住保养频次高啊:5年跑8万公里,我只需要保养8次,总费用是8×600=4800元;朋友的燃油车需要保养16次,总费用是16×500=8000元。
而且混动除了基础保养,几乎没做过额外的维修——不像朋友的燃油车,3年的时候换了一次火花塞,4年的时候换了一次节气门,零零散散又多花了小2000块。这么算下来,5年保养维修这块,我又比他省了(8000+2000)-4800=5200元,关键是不用总跑4S店,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
三、隐性成本:5年残值率差10%,卖车时还能“多回血”
很多人算账的时候,容易忽略一个隐性成本——二手车残值率。毕竟车开个5年,难免会有换车的想法,这时候车子能卖多少钱,也是一笔重要的“账单”。
我特意查了某二手车平台发布的《2024年混动车型残值率报告》,里面提到同级别油电混动车型的5年残值率大概在65%左右,而燃油车的5年残值率大概在55%。我这台混动当时落地价22万,按65%残值率算,现在能卖22万×65%=14.3万;朋友的燃油车当时落地价20万,按55%残值率算,现在能卖20万×55%=11万。
这么一看,虽然我买车时比他多花了2万,但卖车时能多回3.3万,相当于这5年在“残值”上又赚了1.3万。之前总觉得“混动买车贵,不划算”,但把残值率算进去之后才发现,长期用下来,这个“差价”其实能补回来,甚至还能多赚一点。
而且二手市场上,混动车型比燃油车更好卖——中介说现在很多买家都倾向于选混动,觉得“省油、后期成本低”,所以我的车挂出去不到一周就有人问,朋友的燃油车挂了快一个月才找到买家,这也是“省心”的一部分。
5年下来,把油费、保养维修、残值这三笔账加起来,我这台混动一共比同级别燃油车省了21000(油费)+5200(保养)+13000(残值)=39200元。说实话,当初选混动的时候,只想着“能省点油钱就行”,没想到5年能省出这么多,还没操过电池、维修的心思,这份“省钱又省心”的账单,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当然,混动也不是完美的——比如高速加速时,动力响应不如燃油车直接,冬天开空调时油耗会稍微涨一点,但这些小缺点,对比省下来的钱和少操的心,实在算不上什么。如果你的日常用车以市区为主,每年开1万公里以上,打算长期开5年甚至更久,那混动确实是个值得试试的选择,毕竟“真金白银的省”和“不用总维修的省心”,才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