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国反击荷兰“强盗逻辑”的故事:
这场科技争夺战,因荷兰首相迪克·舒夫一句“中国人管不好安世,我们接手是出于好心”而彻底撕下了虚伪的面纱。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管理不善”为借口,悍然冻结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罢免了中国籍CEO张学政,并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其行径实质上是赤裸裸的巧取豪夺。
时间回溯到2017年,安世半导体彼时还是恩智浦旗下的一块“烫手山芋”,是濒临破产的不良资产,急于被抛弃。中国闻泰科技在自身产业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出售了全部电子生产线,斥巨资330亿元人民币,将安世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
收购之后,安世半导体浴火重生,市场份额一路飙升,从全球第十一位跃居第三,车规级芯片产量更是位居全球第二,营收增长高达60%,毛利率也翻了一番,达到了40%。事实胜于雄辩,所谓的“管理不善”根本站不住脚,真正的事实是,安世在中国的管理下,已经成长为欧洲车企不可或缺的芯片巨头。
然而,荷兰的“强盗逻辑”仅仅嚣张了48小时,就遭到了来自中国的精准反击。中国商务部果断出手,禁止安世中国基地出口关键汽车芯片,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掐断了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的命脉。
原来,早在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曾与荷兰外交部进行过一次秘密会晤,在会晤中,美方明确要求荷兰撤换安世CEO张学政,否则将安世纳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美国刚发布“穿透规则”,对海外子公司追加制裁,荷兰就紧随其后,冻结安世资产,双方动作的高度同步,令人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幕后交易。
尽管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矢口否认与美国“联手”,但德国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完全是“美国定制规则下的经济强盗行径”。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半导体70%的封装产能位于中国广东,荷兰抢走的仅仅是一个空壳。中国的反击可谓是直击要害:一方面,切断汽车芯片出口,直接导致欧洲车企库存告急,仅剩四周的储备,大众、宝马等汽车生产线面临停摆的风险;另一方面,中国还强化了稀土管制,要知道,全球90%的高纯度稀土产能都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使得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生产直接受到了威胁。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安世中国要求芯片贸易仅支持人民币结算,这一举措无疑动摇了美元在半导体领域的霸权地位,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这场风波迅速引发了全球的连锁反应。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称“近期可能出现大规模停产”;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坐不住了,催促“尽快解决供应链危机”;就连一向谨慎的日本本田也开始紧急评估替代方案。韩国SK海力士也暂停了对荷兰工厂高达20亿美元的投资,欧洲舆论更是痛斥荷兰“为讨好美国而牺牲全局”。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荷兰政府的态度开始急转,主动提出进行“技术透明度对话”,试图与中国求和。然而,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态度明确,要求荷方“回归市场规则”,一切必须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
安世事件与此前华为所遭遇的困境如出一辙:一旦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攀升至关键位置,西方国家便会以“安全威胁”为借口,强行打断其发展进程。但这一次,荷兰显然是失算了。技术、产能、客户都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的安世,反而借此机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欧美体系之外构建一条全新的供应链,化被动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