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嘲笑我们,如今沉默得震耳欲聋|15年的热血与荣光②
创始人
2025-10-31 11:50:08
0

虽然汽车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德国发明,但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却在几十年后的20世纪初的美国出现。亨利·福特、阿尔弗雷德·斯隆和沃尔特·P·克莱斯勒带领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从最初分散的初创企业中脱颖而出。

到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底特律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中心。二战后,德国和日本崛起成为汽车生产中心,最初服务于国内市场。然而,随着石油供应冲击撼动全球经济,20世纪后期,汽车生产重心明显转向东亚。

全球消费者的偏好转向了日本和后来的韩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小型、经济实惠且更省油的汽车。到1990年,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德国、日本和韩国汽车制造商从出口导向型模式转向更加全球化的生产和供应模式。

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增长引擎,自2000年以来几乎贡献了汽车行业产销量的全部增长。全球汽车制造商纷纷涌入中国,向庞大且不断增长的消费者群体销售产品,同时利用规模和成本优势提高单位利润率。如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车产自中国。

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实现了历史性的里程碑,汽车出口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达到约586万辆。这一前所未有的增长得益于多种因素,包括迎合新兴市场需求的经济型汽车生产、电动汽车出口的扩大等。

因此,中国汽车行业不仅实现了国内产能的转型,更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15年间,只需一个转折点

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征程,是一部从籍籍无名到举世瞩目的逆袭史诗。这条上升路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蓄力、关键的转折与迅猛的爆发,各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特征与战略布局。

这个故事,开端于2008年。这一年,中国凭借国内市场的蓬勃需求,首次跃居全球汽车生产大国宝座。但这份世界第一的荣耀背后,是出口量有限、影响力仅局限于国境之内的尴尬现实。

此后数年,中国汽车出口陷入百万辆级平台期,2014年出口量仅占全球份额的不到1%,与美国(8%)、日本(13%)的全球影响力相去甚远。

这一阶段,以奇瑞、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车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将主战场锁定在俄罗斯、伊朗、阿尔及利亚、智利、埃及等亚非拉新兴市场。它们以高性价比的燃油车为核心产品,通过整车出口和简单的KD组装模式,在国际市场夹缝中初步建立海外“根据地”。

不过,由于主打低价策略,中国汽车在一些早期欧洲市场尝试中,让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心中扎根,且此阶段出海模式因贸易属性较强,易受当地政策和经济波动冲击。截至2010年,发达经济体在中国汽车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仅约十分之一。

在出口量于100万辆左右企稳蓄力后,中国头部车企不再满足于新兴市场,开始向全球汽车工业腹地,发达国家市场发起冲击。

上汽集团是这一阶段的核心推动者,它借助收购的名爵MG品牌,凭借其英伦血统和早期电动化产品,成功在英国、澳大利亚、西欧等发达国家建立“桥头堡”。与此同时,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的投产、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本地化生产的落地。

在2017至2020年间,包括以上车企在内的一些中国汽车品牌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出海模式,试图摆脱单纯卖车战略,向扎根经营实现战略性转变。正是由于他们的前期摸索,也为后续全球化布局奠定了更深层次的基础。

时间来到2021年,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终于突破徘徊多年的百万量级门槛,实现历史性跨越,此后增长曲线陡然向上,开启火箭式攀升。2023年的汽车出口量,更是正式超越日本,登顶全球第一,宣告中国汽车全球化进入新时代。

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出口实现量与质的双重突破,新能源汽车成为核心驱动力。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大规模向欧洲、日本等市场出口,成为出口数据的重要支撑。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本土新能源品牌高调进军欧洲,在挪威、德国等传统汽车强国逐步树立品牌形象。

同时,地缘政治因素成为重要变量。俄乌冲突后西方品牌撤离俄罗斯,以奇瑞为首的中国车企迅速填补市场真空,推动出口量暴增。此时,中国车企已形成奇瑞、上汽、比亚迪、长安等多强并立格局,市场覆盖欧洲、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等,呈现全面开花态势。

从数据来看,2021年起中国汽车在欧洲销量飙升,2023年对欧盟汽车出口额逼近欧盟对华出口额,两条曲线实现历史性相交,其中电动汽车扮演绝对主角。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较2021年激增17倍,这一迅猛势头直接促使欧盟委员会在同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不仅限于新能源领域,2023年向欧盟出口的内燃机汽车数量,已能与传统汽车强国法国对华出口量媲美,较2021年增长五倍,展现出全品类发展的强劲实力。

在登顶全球第一后,中国汽车出海进入新常态阶段。一方面,奇瑞、比亚迪、上汽、长安等主力车企在俄罗斯、墨西哥等规模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在比利时、巴西、英国、泰国等市场成为销售主力,进一步巩固全球市场份额。

面对欧盟反补贴调查等贸易壁垒,单纯的整车出口模式面临挑战,中国车企加速向本地化生产深化,例如在泰国建立制造枢纽以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通过贴近市场的生产布局降低贸易风险、提升响应效率。

同时,能够更好适应充电设施不完善市场的插电混动(PHEV)车型,成为新的强劲增长点,标志着中国汽车出海从规模扩张转向深耕细作,进入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逆袭之路,从笑柄到标杆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全球汽车工业的百年坐标系中,中国汽车的海外形象曾长期被贴上“山寨”“劣质”的标签。从《TopGear》主持人试驾时的嘲讽,到碰撞测试中的灾难性表现,中国汽车一度成为国际市场的笑柄。

然而短短十余年间,这场口碑的逆袭大戏已然上演。从被质疑抄袭到日本车企出书拆解研究,从安全评级垫底到包揽欧洲NCAP五星评价,从性能平庸到赛道屠榜改写纪录,中国汽车用技术突破重塑了全球认知。

回望2005年,陆风X6登陆欧洲市场,首月销量超1000台,是原计划的两倍,拿下当月最佳进口车称号。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陆风口碑彻底崩塌。德国媒体公布的碰撞测试结果显示,陆风正面碰撞仅得1分。

“粗制滥造,质量很差”成为欧洲人对中国汽车的固化印象。

2010年代初,当中国汽车再次叩响欧洲市场大门时,迎来的不是欢迎而是集体质疑。彼时一些主力出口品牌,仍然因为产品未能达到欧美安全标准频繁陷入舆论漩涡。它们碰到的还是老问题,在欧洲碰撞测试中的尴尬表现,以“灾难性成绩”登上新闻头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依然有外媒报道尖锐指出,中国车企不愿在质量和研发上竞争,仅靠价格战抢占市场,不仅导致贸易摩擦加剧,更让“抄袭仿冒”的标签根深蒂固。某品牌车型因与德国豪车设计高度相似,甚至引发国际知识产权诉讼。

改变始于对核心短板的正视,为打破设计抄袭的骂名,中国车企开启了全球寻才之路。2012年北汽集团聘请法拉利Daytona设计师Leonardo Fioravanti,吉利引入前沃尔沃首席设计师Peter Horbury,奇瑞签约通用、福特前设计师James Hope,观致汽车则请来前Mini首席设计师Gert Hildebrand。

这些国际设计大师带来的不仅是美学革新,更构建了规范化的设计流程,让中国汽车逐渐摆脱仿冒影子。

当然,一些中国品牌也在有意加强出口汽车的品质。比如在中东市场,中国车企针对性推出适配沙漠气候的车型,强化空调系统、升级耐沙尘发动机、拓宽车内空间,同时搭建广泛的经销商网络和售后中心。

这种本地化适配与服务升级的组合拳,让中国汽车在中东的市场份额逐年攀升,为后续口碑反转积累了基础。

2020年后,一场由欧美日车企主导的“拆车运动”,意外成为中国汽车口碑逆袭的转折点。当比亚迪海鸥以7万余元的售价进入美国市场时,美国车企工程师带着“偷工减料”的偏见将其彻底拆解,结果却大跌眼镜。

“用料与二十万车型相当,成本仅为美产车三分之一”的结论,直接颠覆了“低价靠减配”的固有认知。

日本车企的拆解研究则更具学术价值,丰田工程师将比亚迪海豹完全拆解,甚至出版了88万日元的研究专著,从后视镜到保险丝盒的每一个细节都详尽分析。日本专家发现,比亚迪海豹除了搭载刀片电池和集成热管理系统外,重要零部件基本采用本土企业生产,且大多数产品领先于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拆车报告引发的连锁反应超出预期,埃隆・马斯克在2023年《纽约时报》Dealbook会议上公开改口,从2011年嘲笑比亚迪质量,变为盛赞“中国汽车公司极具竞争力,制造业水平出色”,甚至预测“未来十大车企可能多为中国品牌”。

如果说拆车证明了用料扎实,那么赛道表现和安全评级则宣告中国汽车进入性能时代。小米SU7与仰望U9在国际顶级赛道的巅峰表现,彻底击碎中国车只会堆配置的偏见。

2024年10月28日,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纽北)以6分46秒874打破纽北七年四门车最快圈速纪录。2025年6月26日,再次挑战后将这一成绩提升至6分22.031,跃居纽北历史总榜第三。与此同时,量产版以7分04秒957刷新“纽北最速量产电动车”纪录。

比亚迪旗下仰望U9则在“真理之环”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写下中国超跑的名字。这支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的研发团队,驾驶量产标准的仰望U9跑出7:17.900的圈速成绩,将众多欧洲经典超跑甩在身后。在纽北之外的ATP试验场,该车更以391.94km/h的极速再度刷新中国汽车纪录,它证明了:中国超跑已具备与全球顶尖品牌正面对抗的实力。

不光如此,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安全领域逆袭同样震撼。2025年欧洲NCAP测试的28辆汽车中,18辆获五星评级,其中13辆来自中国,且11辆为电动汽车。这组数据标志着中国汽车从安全笑柄跃居安全领导者行列。

本质,是技术引领与全球化思维

有的人喜欢用数据做总结,有的人喜欢看口碑评价。但还有一种方式,也能说明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变化,那就是国际大型车展。作为中国汽车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重要舞台,在海外车展上,中国汽车的角色从早期的旁观者演变为后来的主角。

2022年巴黎车展标志着中国汽车开始摆脱廉价标签。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等品牌携新能源产品亮相,其定价甚至直指欧洲高端市场。欧洲媒体也观察到,中国车企已获得公认的技术专长,其产品凭借优势价格进入市场。

2023年慕尼黑车展,这是中国汽车的里程碑事件。参展中国厂商数量比2021年翻了一倍多,成为除德国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比亚迪的展台人气甚至超过了隔壁的奔驰。德国媒体普遍使用了“大放异彩”这样的词汇,并肯定了中国电动汽车在驾驶性能、智能辅助系统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实力。

有德国媒体甚至评论称,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根本就是中国人的国际车展”。这些评价清晰地表明,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强国的本土已经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认可。雷诺前CEO的预警也印证了中国车的实力: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优势,比雷诺领先了整整一代。

在2024年巴黎车展,中国品牌继续成为焦点。美国《纽约时报》观察到,比亚迪、零跑等中国品牌展台吸引了最多的观众。即便面临欧盟关税威胁,中国品牌依然自信展示,被评价为“打赢了逆风局”。

中国汽车出口的爆发性增长,根源在于中国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建立的全球领先地位。比亚迪、吉利、五菱、奇瑞、长安和广汽等中国汽车公司占据了国内外电动汽车市场多数的份额。这种市场主导地位并非偶然,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

早在2008年,比亚迪凭借F3DM击败雪佛兰Volt,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到2010年,比亚迪已在彭博社全球25家最具创新力公司榜单中名列第八。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建立了全球最为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生态系统。从宁德时代的电池到众多电控系统供应商,中国拥有强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和电池国内供应链。

“中国通过投资、更多投资、耐心、毅力和竞争,真正巩固并占据了电动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这帮助他们迅速降低了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

在智能化领域,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等初创公司通过技术改变了家庭与汽车的互动方式,其改变程度远超其他国家。它们像特斯拉一样,对汽车生产流程进行了重大升级,展现出中国品牌的创新能力。

中国汽车出口的质变,源于企业战略思维从贸易思维向全球化思维的根本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正践行“全球化思维,本土化实施”的理念,由简单的产品出口向产业出口转型。它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建立研发/设计中心、海外区域总部和整车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管理、本地化销售和服务。

这种转变与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历如出一辙:在日美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广场协议签署后日元升值的情况下,丰田和日产等汽车制造商将其工业供应链进一步全球化部署。“日本模式”的下一阶段正在中国车企身上重现,在海外建立更多制造工厂,并实现产业链全球化。

比如在亚洲市场,中国车企采取的是深耕式布局。上汽集团以泰国为区域核心,长安汽车投资100亿泰铢建设罗勇工厂,吉利则通过宝腾汽车在马来西亚布局两大生产基地等等。这些布局不仅规避了关税壁垒,更使中国品牌深度融入当地市场。

相比之下,欧洲战场则展现出差异化突破的战略思维。比亚迪作为先行者,在匈牙利塞格德建立首个欧盟乘用车生产基地。小鹏汽车创新采用轻资产模式,借助奥地利麦格纳工厂的成熟生产线实现G6与G9的本地化生产。零跑汽车则依托Stellantis集团的西班牙工厂进行本地制造,巧妙应对欧盟贸易壁垒。

这种战略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能力跃迁。在亚洲市场展现的规模化制造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与在欧洲市场验证的技术实力和品牌溢价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的战略转型。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展现出惊人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这是传统车企难以比拟的核心优势。与西方、日本以及程度稍轻的韩国品牌不同,中国品牌无需应对品牌传承或历史包袱,也没有根深蒂固的传统员工队伍。因此,领先的中国品牌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中国汽车产业最根本的转变,是从技术输入方向技术输出方的角色转变,实现了对外资车企的技术反哺。

中国汽车行业全球扩张的早期举措是通过跨国收购获取技术。如今,情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与外国制造商的关系而言,可以说轮回已成。外国制造商开始与中国制造商建立合资企业,以受益于后者在电动汽车技术和成本效益方面的领先地位。

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百年的发展历程,从1985年的不到6000辆汽车产量发展到2024年的超3100万辆,完成了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2018-2024高考真题13... 第一组 巧借词缀推断词义40例 1. [2024·新高考II卷] OvertourismIs For...
儿女找你要这4样东西,父母一定... 作者:香克斯 家人们,在教育孩子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当父母的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可有时候啊,无...
湖北襄阳加装电梯“一户申请即启...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过去拎着菜篮子上楼,中途得歇好几回。现在电梯一按,“嗖”一下就到家!对于大多数居...
授牌13家产业学院!长三角G6... 10月31日下午,以“新质引领、产教融合,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长...
“半夜吓得一激灵!”网友反映i... 近日,多名苹果手机用户反映称,更新iPhone手机至iOS 26.0.1版本后,在半夜锁屏状态下手机...
两大数学奖项同时颁给王虹!北大... 文章来源:量子位。 两项重量级数学大奖同天颁发,获奖者中都有 王虹。 国际数学界的2025塞勒姆...
教育部最新公布!事关中小学生竞...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5—2028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内容如下: ...
目睹7个孩子大班从私立转公办,... 你没看错,我也没说错。在孩子们幼儿园大班,即将“幼升小”的最关键时期,有7个孩子,从私立幼儿园转到了...
Getty Images:与A... 【10月31日,视频内容分销商Getty Images一度涨超50%】当日,视频内容分销商Getty...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放... 作者:红薯(富书作者) 你身边中有没有有这样的家长? 踮起脚尖,拼命“富养孩子”,想把孩子挤进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