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李先生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大约30公里,之前开燃油车每周油费要200多元。 上个月他换了2026款秦L DM-i后,使用家里的充电桩,每周电费不到15元。 他说:“现在充电一次真的可以通勤一整周,成本比坐地铁还低。 ”
2025年10月23日,比亚迪2026款秦L DM-i正式上市。 新车推出128KM进取型和128KM领先型两款配置,官方指导价9.68-10.68万元。 在11月30日前购车,可享受4000元限时无门槛超级置换补贴,补贴后售价下探至9.28-10.28万元。
这一价格策略让2026款秦L DM-i直接杀入了传统合资燃油车的核心腹地。 对比老款车型,新车从6款配置精简为2款,价格区间更加聚焦。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和规模效应,实现了在价格下探的同时配置提升的技术突破。
2026款秦L DM-i最显著的升级是将纯电续航从80公里提升至128公里。 比亚迪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大多数插混用户日常通勤更偏爱用电,新车的128公里续航可满足用户一周的通勤需求,实现“充电一次,通勤一周”。
在满油满电状态下,新车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48公里。 这一续航能力意味着从北京到广州几乎无需中途补能,彻底解决了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加油的痛点。
能耗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79升。 值得一提的是,老款车主可通过OTA升级享受到油耗优化,其中80公里版本车型油耗最低可达2.6升,创下全球同级别轿车油耗新低。
以居民用电价格0.6元/度计算,秦L DM-i每公里电耗成本不到0.1元,远低于同级别燃油车0.5-0.7元/公里的燃油成本。 即使是与公共交通相比,其日常通勤成本也具备明显优势。
2026款秦L DM-i新增名为“未央灰”的车身颜色。 这种颜色采用特殊的涂层工艺,在灰色基底中融入天青釉色调,随着光线角度和强弱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内饰方面,新车引入了集成式豪华电子怀挡。 这一设计不仅让换挡操作更加便捷,手不离开方向盘即可完成换挡,同时释放了中控台空间,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储物区域。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30mm/1900mm/1495mm,轴距为2790mm。 后排纯平地板设计避免了传统车型中央凸起对中间乘客的影响,后备厢容积为450L,通过后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可拓展至1100L以上。
在NVH表现上,2026款秦L DM-i进行了专项优化。 车身采用更多隔音材料,在发动机舱、底盘、车门等部位增加隔音棉与密封条,有效阻隔外界噪音。 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比老款车型降低3-5分贝。
智能驾驶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系统。 新系统提供高快领航辅助、车道巡航辅助、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在高速和快速路场景下,具备自主上下匝道、自主超车、大曲率过弯及智能避障等能力。
智能泊车系统覆盖超过300种场景,支持垂直、侧方、斜列和无划线车位等多种泊车需求。 新增的车头泊入、车尾泊出、偏置泊车等功能,解决了复杂场景的停车难题。 下车泊入时的车外语音播报功能,能在泊车过程中提醒周围行人注意安全。
系统新增的“通行效率优先”功能可根据路况智能调整跟车距离与加速时机;“危险加塞提醒”功能通过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提前预警侧方加塞风险。
智能座舱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DiLink 100智能座舱高阶版。 系统支持华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品牌的智能手表NFC车钥匙功能,用户抬手即可解锁车辆。
导航流转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手机长按地址拖动至灵动岛或摇一摇,即可将导航信息同步至车机。 音乐接续功能则实现手机会员权益在车机端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一份权益、双端共享”。
娱乐系统配备无麦K歌功能,无需额外设备即可将车内空间变为移动KTV。 成语接龙、猜谜游戏等互动功能以及动态萌宠主题桌面,为车内空间增添趣味性。
比亚迪近期已开始为秦L DM-i系列推送新一轮OTA升级,内容包括地图途经点编辑与排序、地图蓝牙互联、智能语音目的地生活查询等功能。 新老用户均可享受这些升级,实现“常用常新”的用车体验。
秦L DM-i自2024年5月上市后,销量接连突破2万、3万和4万辆大关,稳坐中级轿车市场销冠宝座。 此次2026款的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级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6款秦L DM-i的升级体现在续航、能耗、智能配置和用户体验多个维度。 从128公里纯电续航满足每周通勤需求,到2148公里综合续航解决长途出行焦虑;从2.79升超低亏电油耗到全面进化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款车重新定义了10万级中级轿车的价值标准。
比亚迪通过技术迭代与价格下探,在主流家用轿车市场建立了竞争壁垒。 2026款秦L DM-i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新,也是比亚迪巩固市场地位、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举措。
北京的李先生每天上下班通勤距离大约30公里,之前开燃油车每周油费要200多元。 上个月他换了2026款秦L DM-i后,使用家里的充电桩,每周电费不到15元。 他说:“现在充电一次真的可以通勤一整周,成本比坐地铁还低。 ”
2025年10月23日,比亚迪2026款秦L DM-i正式上市。 新车推出128KM进取型和128KM领先型两款配置,官方指导价9.68-10.68万元。 在11月30日前购车,可享受4000元限时无门槛超级置换补贴,补贴后售价下探至9.28-10.28万元。
这一价格策略让2026款秦L DM-i直接杀入了传统合资燃油车的核心腹地。 对比老款车型,新车从6款配置精简为2款,价格区间更加聚焦。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和规模效应,实现了在价格下探的同时配置提升的技术突破。
2026款秦L DM-i最显著的升级是将纯电续航从80公里提升至128公里。 比亚迪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大多数插混用户日常通勤更偏爱用电,新车的128公里续航可满足用户一周的通勤需求,实现“充电一次,通勤一周”。
在满油满电状态下,新车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48公里。 这一续航能力意味着从北京到广州几乎无需中途补能,彻底解决了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排队加油的痛点。
能耗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仅为2.79升。 值得一提的是,老款车主可通过OTA升级享受到油耗优化,其中80公里版本车型油耗最低可达2.6升,创下全球同级别轿车油耗新低。
以居民用电价格0.6元/度计算,秦L DM-i每公里电耗成本不到0.1元,远低于同级别燃油车0.5-0.7元/公里的燃油成本。 即使是与公共交通相比,其日常通勤成本也具备明显优势。
2026款秦L DM-i新增名为“未央灰”的车身颜色。 这种颜色采用特殊的涂层工艺,在灰色基底中融入天青釉色调,随着光线角度和强弱的变化,呈现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内饰方面,新车引入了集成式豪华电子怀挡。 这一设计不仅让换挡操作更加便捷,手不离开方向盘即可完成换挡,同时释放了中控台空间,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储物区域。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830mm/1900mm/1495mm,轴距为2790mm。 后排纯平地板设计避免了传统车型中央凸起对中间乘客的影响,后备厢容积为450L,通过后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可拓展至1100L以上。
在NVH表现上,2026款秦L DM-i进行了专项优化。 车身采用更多隔音材料,在发动机舱、底盘、车门等部位增加隔音棉与密封条,有效阻隔外界噪音。 高速行驶时,车内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比老款车型降低3-5分贝。
智能驾驶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天神之眼C-辅助驾驶三目版”系统。 新系统提供高快领航辅助、车道巡航辅助、自适应巡航等功能,在高速和快速路场景下,具备自主上下匝道、自主超车、大曲率过弯及智能避障等能力。
智能泊车系统覆盖超过300种场景,支持垂直、侧方、斜列和无划线车位等多种泊车需求。 新增的车头泊入、车尾泊出、偏置泊车等功能,解决了复杂场景的停车难题。 下车泊入时的车外语音播报功能,能在泊车过程中提醒周围行人注意安全。
系统新增的“通行效率优先”功能可根据路况智能调整跟车距离与加速时机;“危险加塞提醒”功能通过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提前预警侧方加塞风险。jp.vj.3kc.biz
智能座舱方面,2026款秦L DM-i搭载DiLink 100智能座舱高阶版。 系统支持华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品牌的智能手表NFC车钥匙功能,用户抬手即可解锁车辆。
导航流转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手机长按地址拖动至灵动岛或摇一摇,即可将导航信息同步至车机。 音乐接续功能则实现手机会员权益在车机端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一份权益、双端共享”。
娱乐系统配备无麦K歌功能,无需额外设备即可将车内空间变为移动KTV。 成语接龙、猜谜游戏等互动功能以及动态萌宠主题桌面,为车内空间增添趣味性。
比亚迪近期已开始为秦L DM-i系列推送新一轮OTA升级,内容包括地图途经点编辑与排序、地图蓝牙互联、智能语音目的地生活查询等功能。 新老用户均可享受这些升级,实现“常用常新”的用车体验。ew.td.3kc.biz
秦L DM-i自2024年5月上市后,销量接连突破2万、3万和4万辆大关,稳坐中级轿车市场销冠宝座。 此次2026款的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级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026款秦L DM-i的升级体现在续航、能耗、智能配置和用户体验多个维度。 从128公里纯电续航满足每周通勤需求,到2148公里综合续航解决长途出行焦虑;从2.79升超低亏电油耗到全面进化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款车重新定义了10万级中级轿车的价值标准。ji.eq.3kc.biz
比亚迪通过技术迭代与价格下探,在主流家用轿车市场建立了竞争壁垒。 2026款秦L DM-i不仅是一款产品更新,也是比亚迪巩固市场地位、引领行业变革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