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正和岛)
作 者:微澜
在商业世界的常识里,赛道要足够宽,雪要足够厚。但有一个中国创业者(GAN魔方创始人、正和岛岛邻江淦源),偏偏选择了一条几乎被所有人忽视的小径——魔方。
这个诞生于1974年的匈牙利发明,在大多数人眼中不过是孩童的玩具,或是摆在书桌上的装饰品。然而,在江淦源手中,这个边长不到6厘米的彩色方块,却长成了一个年入3亿元的生意,并正在重新定义着中国制造的未来。
这不是一个关于风口和运气的故事。
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到高速公路国企的工程师,再到魔方世界的“祖师爷”,江淦源的人生轨迹如同魔方本身——每一次转动都在解锁新的可能。
在江淦源的身上,你将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创业者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关于专注、极致与创新的商业启示录。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或许真正的机会,就藏在我们身边那些被忽视的“小方块”里。
我们可以从他与魔方第一次结缘的故事开始聊起。
被魔方选中的学霸少年
多年以后,面对镜头,江淦源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那趟回老家的绿皮火车上,父亲给他买的那个魔方。
魔方很普通,和今天日常看到的没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说明书是全英文的,对于当时刚小学毕业的江淦源来说,无疑是一份天书。
依靠着说明书上的图示加连蒙带猜,在几个小时的车程就做到了最后一个复原阶段,但这一步因为看不懂英文说明迟迟无法完成。
直到下火车后在老家琢磨了一两天,才最终把魔方给解了出来。
“没有按照说明书上的来,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解法把它搞定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江淦源的眼神中依然闪着光。
这是江淦源与魔方的第一次结缘,当时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礼物将影响他的一生。
之后的6、7年时间里,因为忙于学业,江淦源没有将太多时间放在魔方上,唯二印象深刻的经历,一次是初中参加百事可乐在广州举办的一个魔方比赛并夺得第四名,另一次则是高三那年,因高考压力,他带着魔方去学校解压,结果带动了整个年级的一波魔方热,江淦源更是被同学们戏称魔方“祖师爷”。
直到大学,江淦源与魔方之间的“命运齿轮”才开始真正转动。
2004年,江淦源考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彼时随着PC互联网的普及流行开来,江淦源也在网上接触到了国内魔方的BBS论坛。
在网上,江淦源了解到,魔方原来已经发展成了有组织、有方法的成熟运动——世界魔方协会在2004年成立,更有顶尖高手能在20秒快速复原魔方。
网络为江淦源打开了一扇关于魔方的新世界大门。
从2005年开始,江淦源研究起了竞速魔方,除了上课,每天花4、5个小时钻研魔方,仅用了半年时间,江淦源就成为了中国魔方论坛速拧第一,2006年江淦源更是拿下了中国第一个魔方速拧比赛冠军。
也就在2006年,江淦源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当时,央视举办了一档节目《想挑战吗?》,抱着推广魔方的想法,他将复原视频发给了节目组。编导直接被20来秒的复原速度震惊,“魔方还能这样玩?”并直接邀请江淦源及其伙伴来到央视登台表演。
节目播出后,在全国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量全国魔方爱好者涌进论坛和QQ群。江淦源也从玩家转型成为了“布道者”,多次受邀表演速拧、盲拧等绝技。
GAN魔方亮相中国古诗词大会,来源:受访者
但此时的江淦源也发现国内连个好用的专业魔方也很难找到,需要从国外购买。“中国也有能力制造出来专业好用的魔方。”抱着这个念头,江淦源开始了 “寝室创业”,自己设计、销售魔方。
在一年后的毕业季,江淦源也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江淦源先是加入了一家土木相关的国企,但同时自己的魔方“创业”也没有就此放弃,在业余时间继续维持着。
而让江淦源最终决定辞职创业的转机来得巧合又合理——他负责的项目因征地拆迁,两年多无法开工。“每天没什么事干,魔方市场又越来越大。”
2010年,江淦源选择了辞职,全身心投入魔方创业。只是,让江淦源没有想到的是,魔方创业这条路在最开始走得如此艰难。
至暗时刻,他在绝望中寻找转机
时间来到2012年,经历了两年的创业生涯,没有和自己预期的一样,相反,江淦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至暗时刻。
创业两年,他从他从国企精英沦为濒临破产的创业者,魔方事业几乎归零。
“当时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多年后他坦言。
危机早有伏笔。2010年刚全职创业时,他信心满满,以为凭借“中国冠军”的头衔和对魔方的理解,定能一炮而红。结果首批产品上市就遭遇滑铁卢。
“我犯了所有技术型创业者都会犯的错——为创新而创新。”江淦源苦笑着回忆。他设计的魔方充满奇思妙想,却忽略了最核心的问题:用户是否需要?
更雪上加霜的是合伙人纠纷。“中国式合伙人的故事在我们身上重演。”团队在争执中散伙,曾经志同道合的伙伴分道扬镳。
收入断流,积蓄见底。最艰难时,这个曾经在央视舞台光芒四射的“魔方冠军”,甚至考虑过重回职场,为此他还去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思考是否该彻底告别魔方梦。
看着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都越做越好,纷纷买房买车,自己却一事无成,那种对比之下,让他产生了更大的落差感。
但就在这段创业走向最绝望的时候,新的转机又出现了。
2011年10月份乔布斯去世,成为商界的一个轰动性事件,《乔布斯传》也在当年10月24日提前上市,并成为影响无数创业者的人物传记。
在2012年的一天,江淦源打开了这本书,也正是这本书,让其重新理解了创业这件事。
“乔布斯对产品的执着,对用户的理解,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所有问题。”江淦源说,“我问自己:你产品做到最好了吗?没有。用户需求搞清楚了吗?没有。那你凭什么放弃?”
那一天成为分水岭。他意识到问题不在市场,而在自身——态度不对,方法不对。
此后,他开始了彻底的自我“革命”。
第一站是广东澄海的模具工厂。他放下“冠军”身段,厚着脸皮向老师傅请教生产工艺。因为订单小、不稳定,经常半夜工厂转班时才有空隙来生产。当时只要工厂电话一响,无论多晚他都立即赶去,研究到起码凌晨两三点。
“我要亲眼看到每个零件怎么生产出来。”他说,“以前供应商总不让我去现场,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转包的。几次转包之下,产品自然没有保障”
同时,他开始了“刷脸”之旅。跑遍广州和整个珠三角,找资深玩家测试产品。曾经的魔方冠军,如今虚心地向每个用户求教、听取反馈意见。
转变在细微处发生。2012年底到2013年,第三代产品在无数次修改后终于成型。他带着样品去魔方论坛聚会,一个香港网站负责人也是魔方玩家,在试过后很惊讶,认为这个产品不错,可以推广。
不久后,第一笔正式订单来了——2000只魔方,金额不大,但足够收回前期成本。
同年国内有一场魔方大赛举办,同样是靠“刷脸”,他获得了一个小摊位。玩家试用新产品后口口相传。
口碑如星火燎原,订单渐渐多起来。更重要的是,江淦源终于找到了做产品的真谛:不是炫技,而是解决用户痛点。
“以前觉得创新就是要不一样。”他说,“现在明白,创新是要更好用。”
这场持续两年的危机,如同淬火,锤炼了他对产品的真正理解:用户至上,痛点驱动。从工程师思维转向市场思维,从热爱驱动升级为热爱与商业并重。
站在2013年的岁末回望,江淦源庆幸自己熬过了那个冬天。创业就是在迷雾中找路,最黑的时候,往往离天亮最近。
极致,重新定义魔方的手感
2013年,这是江淦源全职创业的第三年。
在经历了至暗时刻的洗礼后,对于江淦源而言,那个曾经沉迷于各种所谓的“创新者”已经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对产品细节近乎偏执的“苦行僧”。
此时江淦源的魔方创业靠着质量可靠的产品,和过往在魔方圈的积累运营已初步站稳脚跟。
但是,在江淦源看来,GAN魔方远远没有做到极致,实现对一个“好魔方”的重新定义。通过对用户的深度洞察,江淦源将一个专业魔方核心指标提炼为以下几个底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极致优化:
首先,是顺滑度的保证。
“一个好的魔方在转动时肯定要做到流畅无卡顿,阻力极小。”
江淦源介绍道,针对这个问题,GAN魔方通过精密的模具设计、优质的内部结构以及专门的材料,确保了每次转动的顺滑度。
其次,是容错性的突破。
魔方的容错性,是指在魔方块未完全对准时,依然可以继续转动而不会卡死的能力。这是高速复原的关键。
在这点上,江淦源没有仅满足于基本的容错,而是更深入研究了魔方“正容错”和“逆容错” 的极限。
"为什么魔方一定要完全对齐才能转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魔方设计多年。
接下来的数个月时间,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主导设计出了“全容错魔方”的概念。这款魔方,在任何角度下转动都能自动归位,极大地提升了转动效率。这就好比给魔方装上了“悬挂系统”,让它在高速转动中始终保持稳定。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设计理念更是成为了专业魔方的标准结构,至今几乎所有竞速魔方都沿用这一设计理念。
第三,稳定性的追求。
容错性只是开始。在魔方玩家的社群里,流传着一个专业术语:“pop”——指魔方在高速转动中突然散架的尴尬情况。
而一个专业的竞速魔方,则要求高速转动中保持整体结构稳定、不散架,且手感一致。
为此,GAN魔方设计了独特的“三重卡角”结构,就像是给魔方装上了安全带,让魔方更耐摔、更坚固。
更细微的是“防转角”设计。在极速转动中,魔方的角块有时会发生旋转,导致整个魔方无法复原。江淦源的解决方案出人意料地简单,将魔方角块设计得更尖锐,防止在快速转动中角块错位,导致无法复原。
第四,科学手感。
一个好的魔方最终是要满足用户的可调试性与个性化,即允许用户根据自身喜好,微调魔方的手感(如松紧度、弹力)。
针对这一点,江淦源同样做了大量的尝试,比如GAN魔方开发了模块化、数字化的弹力系统,让调试变得像旋转刻度盘一样简单精准。在一些高端型号上,甚至提供了多达数十种乃至上百种的档位组合,满足最挑剔玩家的个性化需求。
在魔方的重量上,江淦源也做了调研。“我们曾经做过一款只有50克的超轻魔方。”江淦源透露,“但测试后发现,60-70克才是大多数玩家觉得最舒适的重量。”
此外,这种对手感的执着甚至延伸到了魔方表面。
他们首创的“蜂巢纹路”不仅减少了摩擦,还能储存润滑油,让手感持久如新;而高端“UV”面的采用,替代传统的光面。这不仅更耐刮花、防脱手,更重要的是赋予了产品高级的视觉和触感,正是这一系列的细节追求,将对魔方的追求从"玩具"转变为了“工艺品”。
江淦源还介绍到,尽管所有的魔方从外在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每年8-9月,GAN魔方都会发布一款年度旗舰产品,保证每年都能有领先业界,能够带动行业发展地技术推出,比如弹力/轴距数字化调试、轴心磁、磁悬浮等设计创新。
可以说,也正是这种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使得GAN魔方最终能够超越众多的玩家,从曾经的濒临破产,最终成长为全球级魔方品牌。
破圈,GAN魔方的三驾“马车”
当完成了产品从0到1的突破,实现了魔方的极致追求后,江淦源也意识到,产品只是作为一个基石,想要让GAN魔方获得溢价并做大行业,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而第一步就是品牌化,从一个魔方产品制造商成为这项运动的定义者。
为此,江淦源也是做了诸多开创性举措。
先是占领了魔方运动的制高点。在2015年底,冠名赞助了第一届中国魔方锦标赛。作为中国首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年度性的国家级魔方总决赛,通过与最高级别赛事绑定,GAN魔方迅速确立了其在行业内的权威和领导者地位。
之后,在2016年初,GAN魔方签下了当时的世界冠军菲利克斯·曾姆丹格斯(Feliks Zemdegs,俗称“菲神”),这是整个魔方行业第一位被品牌签约的选手。
GANCUBE签约世界选手(部分),图源:GANCUBE
在签约菲神后,GAN魔方更是迅速行动,在短时间内,将全球排名前20的选手中的80%都招致麾下,组建了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魔方战队”。
这对GAN魔方来说,有多重意义。战队成员是最苛刻的产品测试者,他们的反馈能直接推动产品迭代。同时,他们的冠军身份为产品提供了最强大的信任状。
并且,签约的选手们也让品牌形象实现了具象化。选手们不断挑战人类极限、刷新世界纪录,也诠释了GAN魔方品牌“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精神。
2017年,GAN魔方更是亮相国际赛事,作为赞助商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魔方锦标赛,并为此制作了专属的纪念魔方。
此外,在广州,江淦源更是开设了全球首家魔方品牌旗舰店。而这里也成为了诸多魔方爱好者的“圣地”,甚至还有魔方爱好者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打卡。
GAN魔方上海旗舰店,图源:受访者
当然,江淦源很清楚的意识到,依靠线下赛事和门店,魔方永远只能是小众爱好。“魔方有两个痛点始终没有解决:学不会,玩不久。”
而这也正是2018年江淦源决定开发智能魔方的初衷。经过数年的开发,今天GAN魔方的智能魔方产品,不仅能实时记录每一次转动,还能通过APP与全球玩家对战。更重要的是,它的手感与传统顶级魔方别无二致。
通过在魔方内部植入传感器组,实现物理魔方状态与手机APP“CubeStation 魔方星球”的实时、高精度同步,GAN魔方极大地解决了这两个痛点,并构建一个难以逾越的智能魔方生态护城河:
1.解决“学不会”:
CubeStation 魔方星球打造了学、练、赛三大板块,通过互动式、游戏化教学,能够将魔方的自学成功率从传统的不足5%,目标提升至30%以上,极大地降低了入门门槛;
CubeStation 魔方星球页面
另外,GAN魔方还打造了全球唯一能量产的魔方机器人,集自动打乱、复原、出题、裁判功能于一身,不仅可以作为家庭教练,给用户出题,指导用户学习特定公式。还能作为公正裁判,为线下比赛提供标准的打乱状态,提升了比赛的专业性。
2.解决“玩不久”:
通过CubeStation 魔方星球,GAN魔方重构了魔方运动生态,玩家可以随时与全球玩家匹配对战,参加线上赛事,打破了参赛的时空和成本限制,这彻底改变了魔方运动的参与方式,使其从低频的线下赛事,变成了全球魔友能够在线联机随时随地地对战。
据了解,CubeStation 魔方星球已拥有超过150万注册用户,在GAN魔方的线上平台,每日对战超百万次;江淦源还介绍到,世界魔方协会(WCA)花了二三十年积累的参赛人次,CubeStation 魔方星球一个季度就能达成。
除了品牌化和智能化战略,在2019年,江淦源还做出战略决策,出海。
在战略路径上,从正式出海起,GAN魔方就坚定地以亚马逊为主要渠道,采用DTC模式,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
起初进展缓慢,直到2020年疫情改变了一切。居家令让居家娱乐产品的需求爆发,魔方这一品类也爆发出新的活力。
而GAN魔方作为魔方品类的头部品牌,不仅最快,也最多吃到了这一红利。
在泰国,GAN魔方上线三个月就冲到全平台玩具类目第三,仅次于乐高和泡泡玛特。而在欧美多个国家的主流市场,他们稳坐品类第一的宝座。到2022年,GAN魔方在亚马逊的销售额突破2.5亿元,实现了从千万级到亿级的跨越。
通过品牌化、智能化以及出海,GAN魔方最终成为年入数亿元的行业领导者,并且值得一提,这三者并非孤立,而是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强大飞轮:
1. 品牌化,建立了信任和高度,吸引了顶尖用户,为智能化提供了种子用户和品牌背书。
2. 智能化,创造了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和生态壁垒,反过来极大地强化了品牌化的科技感和专业形象。
3.品牌化和智能化共同打造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产品与品牌合力,使出海时能以高价值形象直面消费者,而非陷入价格战。
4.出海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应和营收,反哺品牌化的持续投入和智能化的深度研发。
至此,这个由“产品驱动”起步,逐步构建 “品牌-智能-全球”三位一体增长模型的过程,是GAN魔方能够穿越周期、持续领先的根本原因。
面向未来的柔性制造
某种程度上,GAN魔方的故事似乎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从产品驱动,到逐步构建品牌—智能—全球化三位一体的增长模型,已经足够清晰了。
但偏偏,无论是江淦源还是GAN魔方似乎总能创造更多的惊喜,且这份惊喜让江淦源找到了魔方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柔性自动化制造。
这份惊喜可以从一个痛点说起。对传统自动化生产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很多时候打造的一条自动化产线通常只能生产一种或少数固定尺寸和结构的产品。一旦产品需要迭代(哪怕是尺寸微调),整条价值数百万的产线就可能报废,成为沉没成本。这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创新速度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很多时候订单往往是小批量、多品类(SKU),如果为每个产品都投入巨资定制专用产线,投资回报率极低,风险极高,这导致它们难以规模化应用自动化,被锁定在依靠人工组装的模式当中。
这一痛点江淦源同样也遇到了,为此GAN魔方已经废弃了一条价值数百万的专用产线,也因此个问题,成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
解决方案来源于不断苦思冥想和研究自动化产线后的灵光一现——为什么产线不能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随时拆解重组?
这个想法催生了磁悬浮全柔性产线。与传统产线不同,这条产线上的每个工站都像独立的智能体,通过中央系统协同工作。更换产品时,不需要停工改造,只需要在电脑上调整几个参数。
“10分钟换产,72小时导入新品。”江淦源介绍到,“这套方案能够让GAN魔方的生产规模再扩大三倍依旧不需要增加人手。”
核心技术并非全部自研。“我们的强项是整合。”他坦言,“把海康威视的视觉系统、中车的磁悬浮技术等成熟组件,重新组合创新。”
这种重组带来了惊人的成本优势——他们将产线价格控制在百万元级以内,仅为进口方案的十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淦源看来,这一柔性自动化生产方案,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电源插座到智能手表,从路亚假饵到医疗器械,任何需要精密装配的行业,都是这一方案的潜在市场。
“说得天花乱坠,不如让客户亲眼看见。”江淦源说。在他规划中,先用魔方生产验证可行性,一年内完成内部改造后,这座工厂将成为柔性自动化最有力的推销员。
站在工厂中央,江淦源盯着眼前的机器,目光却望向更远的未来。
“很多人问,一个做魔方的为什么要跨界做自动化解决方案。”他解释到,“因为我们要解决的,从来不只是魔方的问题。”
在他的构想中,GAN魔方将完成从产品公司到平台公司的蜕变:柔性自动化制造成为赋能中国广大中小企业制造的工具,魔方生态则构筑起强大的用户护城河。
在这个制造业深刻变革的时代,江淦源和他的团队正在用魔方这个小物件,撬动一场关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伟大革命。每一步转动,都在开启新的可能。
排版 | 小元
编辑 | 微澜轮值主编 | 夏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