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1月9日消息(记者邵玉琴)AI助力宠物诊疗、智能规划穿搭与穷游路线、打造高效“数字员工”……11月9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2025“青城智汇”人工智能暨数据标注大赛上,这些AI赋能的便捷化生活场景尽数呈现,让科技与生活的融合充满新意与温度。
赛事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本赛事设置数据标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 Agent(AI智能体)三大核心赛项,在路演环节,参赛选手们逐一展现精心创作的 AI成果,并接受现场专家评委的评审,角逐各类奖项。
自今年10月启动以来,大赛面向高校学生、企业职工及职场白领广泛征集作品,并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教育、农业、医疗、城市管理、就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全面展现人工智能技术从基础数据支撑到内容生成、自主决策的全链条应用潜力。其中,“AI + 就业服务”类项目因深度贴合民生需求备受关注,多个方案已具备落地可行性,为优化就业服务模式、拓宽就业渠道提供了创新思路。
经过初赛筛选与决赛路演的层层严苛比拼,36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各组别分别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此外,部分优质项目还将获得专属孵化支持,并拿到全国“智新杯”人工智能大赛的参赛资格。
斩获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等奖的团队展示荣誉证书(央广网记者 邵玉琴 摄)
来自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艺洁及其团队,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AI视频作品,成功斩获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等奖。这部时长数分钟的AI视频,以极具艺术感的画风,生动还原了20世纪60年代,龙梅、玉荣小姐妹在内蒙古达茂旗草原的暴风雪中奋力抢救羊群的感人事迹。王艺洁介绍,这部AI视频不仅追求历史场景的再现,更注重人物形象的鲜活刻画与环境、情绪的细腻传达。团队整合运用文案编辑、图片设计、视频剪辑、音乐制作等多款AI工具,历经半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而成。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AIGC指导老师雷芳表示,尽管是首次参与这样规模的赛事,但是受到了同学们的踊跃参与。她希望学生们的AI智能体应用能够更多融合大众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助手,提供贴心服务。
除了精彩的AI项目展演外,活动还举办了人工智能专家论坛及人工智能研发中心与培训中心的揭牌仪式,为AI行业交流与人才培养搭建多元平台。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社局局长张志强表示,本次大赛既是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实践,也是破解本地AI人才短缺、产业应用薄弱问题的探索。赛事挖掘了实战型AI人才,推动校企精准对接。未来将完善AI技能培训体系、搭建项目孵化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本活动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