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4000亿市场对决!特斯拉数据共享碾压,中国企业凭供应链场景破局
创始人
2025-11-11 23:21:59
0

大家好,今天犀哥这篇财经评论,主要来聊聊人形机器人。不是说它多酷炫,而是它真有可能改变咱们未来的生活,还有马斯克那万亿薪酬背后的门道,人形机器人看着挺火,但为啥真正落地这么难?

机器人能否普及在人们的生活中?

说真的,机器人想跟人一样行动,可比咱们想的难多了,今年北京亦庄那场半程马拉松机器人比赛,简直是大型“翻车现场”。

有的机器人在起点半天起不来,跟瘫在那似的;有的好不容易起来了,走出起点就慢悠悠晃悠,跟逛公园似的;还有的刚跑没两步就跑偏方向,要么直接摔个四脚朝天。

这可不是机器人不争气,实在是传统技术路线太“死板”了,早年间,工程师们为了让机器人走路,得手写几千行“步态规划算法”,相当于告诉它左腿抬多高、右腿迈多远,一步都不能错。

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能跑能跳看着特厉害,但有个致命毛病,只能在预设好的场景里干活,地面有个坑?没提前编程,摔,光线太暗看不清路?没预设过,还是摔。

后来又搞出个“传感器融合”技术,给机器人装激光雷达、IMU惯性单元、力传感器,相当于给它配了一堆高级“眼睛”和“触觉”,结果成本直接飙上天,维护起来还麻烦。

到了工厂那种复杂环境,各种机器噪音、障碍物,这些传感器直接就“蒙圈”了,根本不好使。

就在大家还在死磕编程和传感器的时候,科技圈的风向早就变了,2017年Transformer架构出来了,AlphaGo没人人教,自己琢磨就打败了柯洁。

2021年有个叫Cassie的双足机器人,没头没上半身,就两条鸵鸟似的腿,却有20个自由度,靠一个神经网络策略模型,自己就学会走路了。

而特斯拉更绝,直接走了“纯视觉感知+端到端神经网络”的路子,简单说,它不跟机器人掰扯“具体该怎么走”,而是给它喂海量真实行走数据,让AI自己琢磨。

遇到坑该绕,遇到坡该爬,慢慢就学会应对各种情况了,这思路其实跟特斯拉自动驾驶FSD一模一样,都是靠数据让AI自己进化。

这就是技术的“代际差”,以前是人类教机器人做事,现在是机器人自己学做事,美国有个叫FigureAI的公司,给机器人接上OpenAI的语言模型,才训练了10个小时,机器人就听懂指令,能自己操作咖啡机了。

为啥车企们现在都扎堆做机器人?

车企做机器人,可不是跟风蹭热度,核心是“技术能互通,蛋糕还大”,汽车的感知、规划决策、控制执行技术,跟机器人几乎是一套东西,供应链也能共用,相当于不用从头开荒,直接就能上手。

就像前两天火出圈的小鹏机器人,刚开始好多人都怀疑“这走路也太像人了,是不是真人穿了机器人外套假扮的”,后来拆开衣服一看,才知道是真机器人,这也能看出来,车企在机械控制、运动算法上的积累,转用到机器人身上确实好用。

而机器人市场的潜力,更是让人眼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能到63.39亿元,2030年就突破640亿元,到2035年甚至可能超过4000亿元,其中中国要占全球市场的一半。这么大一块蛋糕,谁不想分一口?

但最有意思的是马斯克的操作,11月7日凌晨,特斯拉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了史上最高的CEO薪酬方案,4.23亿股分成12批解锁,每完成一个阶段目标才能拿到一批。

第一阶段得把市值从1.5万亿涨到2万亿,还得卖出1150万辆新车,最终目标是市值冲到8.5万亿,还要交付2000万辆车、100万辆Robotaxi、1000万份FSD订阅,还有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

很多人都盯着“万亿薪酬”这个数字,觉得马斯克就是想赚钱,其实根本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是把自己的持股从13%提到25%,拿到特斯拉的绝对控制权。

为啥非要控制权?因为在他眼里,机器人可不是汽车业务的“小跟班”,而是能让“地球上每个人都变富”的关键。

马斯克说机器人能消除贫困,还能提供超越人类水平的医疗服务,这话看着玄乎,其实有道理。

等机器人能替代大部分重复性劳动,生产力肯定会暴涨,创造的财富多了,贫困自然就少了。

医疗上,机器人能靠精准操作和海量数据,更早发现疾病,做更精准的手术,甚至根据每个人的基因定制治疗方案,这可比现在的医疗水平厉害多了,所以说,马斯克赌的不是汽车,是机器人引领的下一个时代。

中国企业还有机会吗?

答案是:当然有,而且机会还不小。先说说特斯拉的优势,确实挺难撼动,它设计Optimus机器人的时候,就一门心思奔着“大规模量产”去的。

别的公司一个机器人可能要用二三十种不同型号的驱动器,特斯拉直接砍到6种,腿部零件也搞“通用化”,连接大腿和小腿的零件,跟连接躯干和大腿的零件长得一样,这样能少生产很多不同零件,简化流程。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有自己的工厂,这简直是机器人的“天然实习基地”,现在特斯拉工厂里已经有上千台擎天柱在“上班”了,专门24小时给访客带路,一边干活一边积累真实场景数据。

数据越多,AI模型就越聪明,机器人也就越好用,销量自然上去,然后又能积累更多数据,形成一个越滚越大的“飞轮”,这是其他公司短期内学不来的。

还有个更厉害的点:Optimus机器人有一套统一的神经网络,还能共享虚拟世界,意思就是,只要有一台Optimus学会了某项技能,比如开咖啡机、搬东西,十万台Optimus一晚上就能同步学会,知识共享,迭代速度跟坐火箭似的。

但中国企业也有自己的“杀手锏”,首先是供应链,特斯拉Optimus40%的核心部件都是中国供应链提供的,这说明咱们在硬件制造上的实力一点不虚。

其次是场景多,中国的工业场景太丰富了,物流仓储、汽车制造、医疗护理,各种需求都有,机器人能快速落地,积累各种场景的数据,这可是最宝贵的财富。

还有成本控制,中国供应链的规模化优势,能让机器人更快实现“平价化”,这也是特斯拉想在2026年推出2万美元消费级机器人的关键。

马斯克自己都说,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会由特斯拉和中国公司主导,西方其他公司实力不够,这话虽然有点狂,但也说明他认可中国企业的实力。

中国企业不用跟特斯拉硬碰硬,专注做好“量产、数据、场景适配”这三件事就行,比如针对本土工厂的需求,开发专属的“任务包”,让机器人更快上手;在成本上再往下压一压,让更多企业和家庭用得起。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拜城二中开启实地研学之旅 近日,拜城县第二中学组织50余名学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千佛洞,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
义乌站:小商品与大通道 2025-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正式开幕。连日来,长三角铁...
4折高铁票刷屏全网:惠民温度与... 当“最低4折”的优惠标签贴在1300余趟动车组列车票上,广大网友的出行热情被瞬间点燃。无论是沈佳高铁...
教育部等5部门发布20条举措 ... 格隆汇11月19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意见》落实健康第...
教育部等五部门:高校可积极探索...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1月19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 廖宇婧 李银霞 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是当前各...
【光明时评】科技教育需“加强”...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
光影绘园景,诗韵颂江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转眼间就到新学期咯,大学故事的开始。总是发生在那个灿烂的夏天。在这段时光里。...
多所高校官宣:压学分、减“水课... 学分是大学生毕业的通行证,每门课都有固定的学分,修够学校要求的总学分才能顺利毕业。这个学期,不少高校...
屯检数字直播间 | 看不见的欺... 看不见的欺凌 亲爱的家长们、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屯昌检察数字直播间。 在成长路上,欺凌并非只有拳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