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话术击穿安全底线:小米汽车宣传误导的三重陷阱
创始人
2025-11-11 23:22:12
0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 “参数内卷” 的浪潮中,小米汽车以 “科技平权” 为噱头,用光鲜的营销话术包装产品,却在核心安全与功能实现上频频 “翻车”。从 SU7 Ultra 碳纤维前舱盖的 “装饰性骗局”,到 AEB 功能的 “参数选择性披露”,再到智驾系统的 “自动驾驶幻觉”,小米的宣传策略始终游走在合规边缘,以误导性表述透支消费者信任,更将驾驶安全置于险境。

一、功能宣传:从 “赛道级黑科技” 到 “装饰性骗局”

小米汽车最刺眼的误导,莫过于将 “概念设计” 包装成 “实用功能”。SU7 Ultra 车型标价 4.2 万元的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官方宣传中被赋予 “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高效导流散热” 的技术光环,雷军在直播中更是承诺 “内部结构也都要改”,暗示其具备实质性性能提升。然而车主提车后实测发现,这款高价选装件的风道未与任何散热系统相连,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前舱盖几乎一致,用鼓风机模拟气流时 “纸巾纹丝不动”,所谓 “空气动力学设计” 仅为视觉装饰,实际仅减重 1.3 公斤。

更恶劣的是,小米在争议发酵后悄然修改官网描述,将 “空气动力学设计” 改为 “原型车前舱盖设计风格复刻”,试图通过文字游戏规避责任。这种 “先夸大宣传收割溢价,再悄悄修正话术” 的操作,已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八条 “隐瞒商品真实情况” 的虚假宣传条款。300 余名车主联合维权要求退车,却仅得到 “赠送 2 万积分(约 2000 元)” 的敷衍补偿,与 4.2 万元的实际损失形成刺眼反差。

二、安全宣传:参数美化下的风险隐瞒

在关乎生命安全的核心领域,小米的宣传策略呈现出 “报喜不报忧” 的系统性误导。其反复强调的 “135km/h AEB 高速刹停” 功能,从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两大关键限制:仅针对标准静止车辆,对行人的稳定刹停速度仅 60km/h,而对施工路段常见的锥桶、水马等异形障碍物完全不响应 —— 这类场景在国内高速占比高达 22%。

这种隐瞒直接酿成悲剧:安徽铜陵高速事故中,SU7 标准版以 97km/h 撞击中央隔离带水泥桩时,AEB 系统未触发任何警报,最终导致 3 人死亡;成都天府大道事故中,车辆碰撞后因隐藏式电子门把手断电失效,驾驶员错失逃生时机身亡。更讽刺的是,小米在宣传中宣称电池通过 1050 项超国标测试,却对 “碰撞后 30 秒内自动解锁” 的 2025 版国标要求避而不谈,而这一缺失正是事故中逃生失败的关键诱因。

在智驾系统宣传上,小米刻意模糊 L2 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边界。官网将 NOA 系统描述为 “全程智能护航”“减少 90% 人为失误”,却在用户手册小字标注 “需全程监控”。数据显示,50% 以上的 SU7 车主不清楚 AEB 功能的识别限制,37% 的车主未完整阅读用户手册,这种认知错位直接导致事故率飙升 —— 因误解辅助驾驶功能引发的事故占比,已从 2023 年的 12% 升至 2025 年的 27%。

三、法律红线:误导宣传的三重代价

小米的宣传误导早已突破法律与道德双重底线。从法律层面看,其对前舱盖功能的虚假承诺、AEB 参数的选择性披露,已明确违反《广告法》“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内容” 的规定,同时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知情权。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明确指出,若宣传功能与实际情况显著不符,即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依据《消保法》第五十五条主张 “退一赔三” 的惩罚性赔偿。

从安全代价看,误导性宣传正在成为新的交通安全隐患。当消费者被 “135km/h 刹停”“全场景智驾” 的话术迷惑,便会放松对风险的预判:安徽事故中驾驶员因信任 NOA 系统而分心,成都事故中驾驶员酒驾后依赖 “智能避险” 功能,最终都付出了生命代价。这种 “营销透支安全” 的模式,不仅让小米汽车陷入信任危机,更拖累整个智能驾驶行业 ——2025 年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信任度下降 18%,63% 的受访者表示 “担心宣传与实际不符”。

从行业影响看,小米的 “话术取胜” 策略正在引发 “劣币驱逐良币” 的恶性循环。当问界、特斯拉等企业在宣传中明确标注功能边界(如问界强制要求智驾功能使用前通过考试,特斯拉用 15 页手册说明 AEB 局限性)时,小米却用模糊表述收割流量,这让合规车企的严谨宣传被淹没,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创新环境与消费者权益。

结语:科技平权不应是 “误导平权”

小米汽车的宣传争议,本质是互联网营销思维与汽车工业安全逻辑的激烈碰撞。汽车作为关乎生命的耐用消费品,其宣传必须坚守 “真实、透明” 的底线,而非将消费者当流量收割的对象。当 4.2 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沦为装饰,当 “全场景智驾” 变成事故导火索,所谓 “科技平权” 早已异化为 “误导平权”。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警惕 “参数迷信” 与 “品牌滤镜”,主动核实产品真实性能;对于监管部门,应加快智能驾驶宣传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而对于小米们,若不能摒弃 “话术营销”,回归技术本质与安全底线,终将被市场与消费者抛弃。毕竟,在生命安全面前,所有花哨的营销话术都不堪一击。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原创 五... 五菱汽车也有自己的“别克GL8”,那就是五菱星光730,该车定位紧凑型MPV,标配大7座+侧滑门,售...
【独特座驾】碳纤维代托纳复刻版... 25万美元碳纤维代托纳复刻版:2022款挑战者SRT地狱猫红眼的内核 假如你手头有25.2万美元,而...
原创 丰... 近日,一汽丰田终于憋不住了,把新一代RAV4荣放给放出来了,说实话,看头还是蛮多的。 客套话就不多说...
官媒锐评奇瑞爬天梯风波,只字不... 现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车是越来越多了。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车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为了吸引眼球,各家...
纯电卡宴 2.5 秒破百!最强... 保时捷刚刚发布了纯电版的 Cayenne(卡宴)Electric 和 Cayenne Electri...
全运会乒乓球:陈梦得两分完美谢... 北京时间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在澳门银河综艺馆继续进行,这个比赛日决出了女子团体...
霸气华系旗舰SUV岚图泰山霸气... 【2025年11月18日,深圳】11月18日,岚图汽车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推出旗下全新力作——岚图...
纯电续航翻倍 入门就有130k... 快科技11月19日消息,今日晚间,2026款吉利银河星舰7 EM-i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4款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