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日产汽车正式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报告。尽管全球汽车市场仍受复杂因素影响,但财报所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坚定:Re:Nissan战略稳步落地,成本控制成效显著,财务根基持续夯实,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与创新突破,正成为日产汽车以长期主义赢取未来的核心驱动力。
财报所表露出的关键,在于日产汽车对Re:Nissan战略的坚定推进与关键目标的兑现。正如日产汽车公司代表执行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所言:“日产正通过‘Re:Nissan’重新定义策略、加快创新,这场变革不仅解决当下难题,更在筑牢未来发展的根基。”而战略落地的首要成果,体现在成本控制的超预期突破上。
在可变成本削减领域,日产汽车的创新动能持续释放。截至2025年11月,日产汽车已通过4500个创新想法来预计实现2000亿日元的潜在可变成本节约。 这一数字较5月的750亿日元、7月的1500亿日元大幅跃升,且所有节约均建立在“质量、安全与性能上决不妥协”的前提之上,既保证了产品竞争力,又为财务健康注入活水。
固定成本削减同样在快速推进,2025财年上半年已完成逾800亿日元削减目标,预计本财年末将突破1500亿日元,并有信心在2026财年完成超过2500亿日元的目标,为盈利扫清障碍。
当前,日产汽车已从“成本攻坚”阶段,平稳过渡至“产品与合作升级”新阶段。一方面,依托全新一代日产聆风LEAF、Roox等新一代车型强化市场认可度,并计划2027财年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合作扩大影响力,例如中国市场N7车型的成功,成为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标杆。
从财务数据来看,日产汽车虽面临短期挑战,但整体盘面保持稳健,为长期发展储备了充足“弹药”。2025财年上半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达148万辆,合并净收入为5.6万亿日元。尽管营业利润存在277亿日元亏损,但这一结果更多受全球供应链成本以及美国关税等因素影响。
更关键的是,日产汽车拥有足以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流动性护城河”。截至9月末,其可流动性资金总额高达3.6万亿日元,其中包含近2.2万亿日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另有近1.5万亿日元待偿还的销售金融公司贷款。同时,2.3万亿日元的未使用信贷额度,为应对潜在风险、捕捉投资机遇提供了灵活空间。伊凡・埃斯皮诺萨也在财报中明确表示:“上半年的挑战证实了日产正坚定走在复苏道路上,下半年虽有新障碍,但凭借专注、自律与战略行动,我们有信心实现更强劲的业绩。”
如果说Re:Nissan战略是日产汽车的“全局蓝图”,那么中国市场便是这幅蓝图中关键篇章之一。针对中国市场,日产汽车正以“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战略为行动纲领,全力奔跑在电驱化、智能化转型的快车道上。
四十年的深耕积淀,为日产汽车在华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85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到与东风汽车组建合资企业推动产品本土化,日产汽车始信守“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如今,这一理念正转化为更具冲击力的产品矩阵。
作为东风日产新能源技术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轿车,N7面向中国主流家庭用户打造,一经问世便大受市场与用户的追捧,至10月底,N7已累计交付39,441台,成为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的“现象级产品”。即将上市的N6,作为日产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凭借同级最大21.1kWh电池带来的超长纯电续航,将进一步缓解用户续航焦虑。全球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联合华为打造第一梯队智能体验,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化标准。而由郑州日产中日研发团队共同打造的锋坦Frontier Pro PHEV,更是日产汽车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生产并将出口全球的皮卡车型。它基于全球多元越野平台“星核”开发,融合AHT全场景电混科技,为追求品质、注重生活体验的户外玩家量身定制。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日产汽车正在将中国升级为“全球出口基地”与“研发创新中心”。11月6日,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在进博会举办了成立仪式。作为外资车企在华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将依托中国新能源技术优势与完备供应链,将N7、锋坦Frontier Pro PHEV等中国研发生产的产品输送至全球,让“中国智造”赋能日产全球业务。
10月10日落成的日产LCV研发中心,推动郑州日产从“全球制造”向“全球创造”跃迁,以“中国速度”加速全球产品迭代;而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供应商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整合了中国供应链优势,为日产全球竞争力筑牢根基。
综合来看,当下的日产汽车并不纠结于短期业绩的起伏,而是秉承Re:Nissan战略,以成本控制夯实基础,以中国市场为关键引擎,以产品与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坚定推进长期主义布局。正如伊凡・埃斯皮诺萨所言:“我们正以乐观的态度及审慎的风险管理加速迈向未来,优先考虑新产品、关键市场和突破性技术。”透过种种举措,都能清晰看到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在汽车行业电驱化、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中,重新定义日产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