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插混和增程,怎么就不香了?
创始人
2025-11-13 12:42:19
0

插混与增程,仅两年时间,就从热销车型变成清库存的尴尬选择。

文 / 张恒

“金九银十”,本是车市冲量旺季,但插混和增程却双双扑街,销量持续下跌,陷入冷场。

比亚迪理想跌幅最大

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10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28.2万辆,同比增长7.3%,渗透率已超57%。

从细分数据看,纯电车型销量81.2万辆,同比增长20%,涨势喜人;而“带发动机的新能源”阵营(包括插混和增程式车型)零售47万辆,同比下跌10%。其中,插混销量36.1万辆,同比下跌10.3%;增程销量10.9万辆,同比下跌7.7%。

在10月份的新能源车市场中,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29.58万辆,同比下跌31.4%,环比下跌14.8%。尽管其市场份额仍居国内第一,但下跌速度远超整体市场(同比增长7.3%)。而问题主要就出在插混车型上,销量同比下跌约31%,从而拖累了整体业绩。自今年8月以来,比亚迪已连续3个月下跌。

作为增程领头羊的理想汽车,10月交付31767辆,同比下跌38.2%,环比下跌6.4%。自今年6月以来,理想已连续5个月下跌。

受插混/增程下跌拖累业绩的车企还包括上汽和长城等。根据数据统计,国内插混/增程市场已连续四个月出现负增长。

“可油可电”的黄金时代

回过头看,插混/增程技术路线的高光时刻是在2022年和2023年,一度撑起了新能源半壁江山,2024年市场虽然出现了波动,但整体仍处于高位。

插混/增程车型的崛起,是踩中了一个特定的时代机遇。虽然两者的技术逻辑不同(插混能油电协同驱动,增程则靠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但它们都击中了同一个消费者的核心痛点:续航焦虑。

在政策助推下,这种“过渡”的技术路线很快便引爆市场。最直接的催化剂是“绿牌特权”。2023年,上海插混车型的市场渗透率一度突破50%,不少消费者为了避开近10万元的蓝牌竞拍费,主动转向选择了插混。

车企为了“双积分”政策,也都纷纷跟进,插混/增程车型成为了达标降耗最具“性价比选择”。当时,除了蔚来,几乎所有主流车企都在这两条赛道上押注。

而随着大电池的普及,插混的纯电续航普遍超过300公里,增程车型也能跑到200公里以上。消费者选择“可油可电”车型,更多源于务实的考量:既想省钱,又不愿为充电不便而烦恼。

在当时,充电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这种“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使用逻辑恰好契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催生了市场的狂欢,却也为后来的退潮埋下了伏笔。

“过渡方案”失去优势

插混/增程在2025年的下跌并不意外,其市场根基早已开始逐渐松动。政策红利的退场打破了原有平衡,而碳酸锂价格的暴跌则进一步助推纯电车型强势反攻,令市场天平再度发生转折。

政策层面,上海率先停止向插混车型发放新能源绿牌;北京则更干脆,将插混纳入燃油车管理范畴。政策调整的城市还包括了广州和深圳,这令车企敏锐地嗅到市场趋势的转变。

而更大的冲击则是即将到来的政策预期:从2026年起,插混与增程购置税减免的门槛大幅提高,纯电续航低于100公里的车型将被剔出新能源目录,无法再上绿牌。比亚迪秦PLUS、吉利银河L6等多款低配车型因此面临合规风险,终端市场已经出现大规模清库存。

不仅如此,技术进步和成本逆转也让“过渡方案”的意义消失殆尽。

2025年主流纯电车型续航普遍突破600公里,部分高端车型可达800公里,几乎覆盖了所有日常场景。尤其是800V高压快充普及后,“充电5分钟,续航150公里”成为行业标配,兆瓦闪充甚至能在10分钟补能400公里。

成本方面,自2023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到了如今7万-8万元/吨,这令纯电车型成本大幅降低。随着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部分纯电车的价格已与同级插混/增程持平,甚至更低。当纯电车的性价比上去了,插混/增程的优势就变小了。

同时,变化也来自消费者的成熟。很多车主发现,插混车买回来后几乎全靠电驱动,“一周下来油箱都没动过”,反而要承担两套系统的重量和维护成本,而且小电池的反复循环还会带来更快的性能衰减。增程车主也在抱怨,高速馈电油耗比油车还高。显而易见,这就是“既要电又要油”需要承担的结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随着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行动的快速推进,充电桩和电动车的比例已经降到2.5:1,高速公路上的充电覆盖率高达98.4%,再加上纯电车型续航里程不断突破和成本下降,插混/增程这种“过渡方案”就显得有点“鸡肋”了。

当然,在充电桩稀少的中小城市,或者北方较寒冷地区,插混/增程还能占一席之地。此外,海外市场也因为基础设施跟不上,2025年1-10月插混出口39万辆,同比增长220%,是不容小视的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的变革并未结束,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未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美官员称美军再袭加勒比地区“贩... △美军近期对加勒比海所谓“贩毒船”进行打击时的画面当地时间11月13日,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美国...
中国在AI等领域吸引了全球资本... 沙特交易所CEO穆罕默德·艾·鲁迈赫(Mohammed Al Rumaih)  中信建投证券/供图 ...
AI眼镜的科技时尚新风潮,Ro... 文 | 无锈钵 一款真正意义上“人人皆可佩戴”的智能眼镜,何时才能出现? 这是11月13日,Roki...
无边界学习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11月11日,全国中小学馆校融合课程创新与无边界学习场域构建主题研讨会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西安市曲江...
数字悦读汇·绘本丨《娜娜生病了... 收获友情和勇敢的力量 儿童线上绘本 娜娜和波波熊 本套绘本以娜娜和她的泰迪熊伙伴波波熊为主角,通过温...
漯河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漯河市漯河小学凭借其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积...
2026郑州最佳英国留学中介公... 一、郑州学生如何挑选英国留学中介?五大关键问题帮你理清思路 作为从业超过十年的国际教育规划师,我经常...
关于考研季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等... 温馨提示 关于考研季 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等的温馨提示 亲爱的考研同学们: 随着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临近,...
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融入各学段 ■ 构建衔接贯通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从“零散化”到“系统化”的跨越 ■ 创新教育载体与形式,推动...
馆际互借讲座助力新生开启智慧学... 2025年11月12日,图书馆为2025级全校本硕博新生开展的“北京市BALIS馆际互借系统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