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正加速发展具身智能技术。
湖北日报讯(记者谢慧敏)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智能汽车,有望在武汉经开区实现跨界突破。11月13日,武汉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与汽车技术同源产业,全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创新引领区”。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被称为聚合智能“三大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调研认为,三者均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不同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上的重合度已超过60%。目前,特斯拉、小鹏、小米等车企已纷纷跨界入局。
作为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的“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抢先布局。一方面,支持东风汽车牵头建设“汽车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等60余家产学研单位,探索汽车向“具身智能体”的技术演进。同时,积极推动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的应用,加快引进培育自动导向移动机器人、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谐波减速器、力传感器等机器人相关领域企业。
目前,武汉经开区已拥有机器人领域企业25家,相关发明专利达43件,2024年产值突破13亿元。该区表示,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将支持东风牵头的汽车具身智能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鼓励法睿兰达、泛洲精密等企业研发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在低空飞行器领域,依托全省最大的通航机场,推动矢量立飞与哈工大合作研发吨级以上大载重无人直升机,探索大载重无人机在城际货运、应急救援等场景的应用。
法睿兰达推出的多款机器人亮相中国链博会。
此外,武汉经开区还将高标准建设8个集中式、专业化“园中园”,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百亿级”创新园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其中,在智能汽车软件园,布局微控制器芯片、座舱驾驶一体化芯片,实现30款芯片应用。同时,谋划用好重大科研装置,打造高端工业母机,重点支持东风公司16000吨级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压铸项目,成为集研发、生产和测试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东风汽车一体化压铸工厂。
作为我省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东湖高新区则按照“以需定研、供需对接、用户主体、政企共投、风险共担”思路,一体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探索搭建的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以“用”为导向、以用户为主体,通过创新供需对接、资源汇聚、政策赋能,推动国家实验室、湖北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胜势。目前已入驻用户11.5万家、发布需求6.2万项、成功匹配1.8万项,累计促成合作金额超100亿元。
围绕“四链”融合发展,光谷还构建了多维度初创企业培育支持体系,孵化了夜莺科技、模态跃迁等一批知名创业企业。设立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0家产业创新联合体和联合实验室,努力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制约。今年专门推出科创金融“伙伴工程”,联合湖北银行、种苗基金、人保财险、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成立科创金融种苗伙伴联盟,已有120家企业入库成为“科技种苗”、首批14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以创新为引领,光谷不断攀高向新,光电子信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分别突破6000亿元、2000亿元,综合实力升至全国高新区第六。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东湖科学城,加快建设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奋力推动中国光谷加快迈向世界光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