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双雄争霸”。
“国内零售基本呈现了政策补贴驱动之下,车市结构性增长的特征,增长速度相对放缓。”
对于10月的中国车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简称“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给出如上总结。
在看似平稳的零售数据下,国内汽车市场似乎正酝酿着格局之变。
根据乘联分会最新数据,近年来中国乘用车零售市场多次出现的“银九金十”盛况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出现,反倒呈现出“批发与出口创新高”、“零售增长乏力”并存的复杂图景。
在这一结构性变化中,车企间的竞争也被推至高潮。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一增一减之间,头部两家公司销量仅差3万辆,份额差距已缩小至1.4个百分点。
在2025年末冲刺关键时刻,中国单一企业月度销冠宝座是否会易主,已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同样,造车新势力的两极分化会如何演绎,也扣人心弦。
01
今年10月,中国车市整体呈现出“内需平淡”的特征,但外需旺盛。
从汽车零售端看,224.2万辆的销量虽较去年同期略降0.8%,但累计1-10月仍实现7.9%的同比增长,累计销量达到1925万辆,显示整体市场仍具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车零售市场增速放缓并非孤立现象。
乘联分会分析认为,其背后是首购群体减少、换购周期拉长等长期因素,加之今年10月长假及部分省市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收紧的综合作用。
相比之下,批发与出口则表现强劲。10月厂商批发销量同比增长7.6%,达到293.2万辆;乘用车出口更是大增27.7%,达到56.8万辆,双双创下月度历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在出口中占比已达44.2%,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厂商库存策略的转变。
10月,厂商产量达到295.1万辆,同比增长11.4%。相对积极的生产态势下,厂商总体库存增长14万辆,与去年同期下降5万辆形成强烈反差。
对此,崔东树表示:“今年10月厂家对市场预期相对乐观,乘联分会也认为受到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调整影响,今年年末车市会实现超强增长。”
02
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最大亮点,10月新能源市场不仅总量增长,内部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62.1万辆,同比增长18.5%,渗透率达到55.3%,较去年同期提升5.1个百分点;1-10月累计批发1205.8万辆,同比增长29.9%。
其中,纯电动市场增长强劲,批发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31.6%。
尤其是A级电动车市场表现愈发强势,10月批发25.5万辆,占纯电动份额25%,同比增长5.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A00级、A0级和B级纯电动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乘联分会在报告中指出,经济型电动车增长是可持续的,只有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
与纯电相反,10月增程式批发销量已转为同比负增长,单月批售12.1万辆。
插混市场虽然增速明显放缓,但仍是车企技术竞争的高地。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在插混领域持续发力,尤其是吉利汽车与比亚迪在插混市场的厮杀尤为激烈。
—延伸阅读—
吉利汽车再发动一场局部战役
奇瑞汽车不追流量销量,追什么?
千万不要被新势力卖爆的销量蒙蔽
03
从乘联分会公布的数据看,零售端比亚迪10月销售29.59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1.4%;反观吉利汽车,10月销量大涨36.8%,达到26.56万辆。
这一涨一降之间,两者月度零售销量仅相差3万辆,零售市场份额更是仅相差1.4个百分点。
即便是今年前10个月累计零售销量,吉利汽车也在以214万辆、56.2%的同比高增速逼近比亚迪,两家企业的份额差距只有3.6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在乘联分会统计口径下,吉利汽车10月新能源零售销量同比增长54.7%;1-10月累计零售增速更是几乎同比翻番,较同期国内新能源零售市场销量增速21.9%,高出7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决定未来的新能源主战场上,吉利的进攻势头更为迅猛。
而已完全新能源化的比亚迪,则是在经历此前数年的高增长之后,呈现出下滑态势。
04
比亚迪与吉利汽车的这场年末“天王山之战”,已不仅是一场销量的竞赛,更是两种发展模式与战略路径的碰撞。
这场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较量,升级为全体系的对抗。
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系统地阐述了以“用户至上、战略引领、元动力保障”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
这可以视为吉利向市场发出的信号:其高速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内部体系作为支撑。
另一边的比亚迪,正面临“守城”的巨大压力。
尽管其凭借深厚的产业链布局和技术积累依然稳坐头把交椅,但10月批发、零售销量均同比出现下滑,市场份额受到侵蚀。
在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坚持“油电共进”的多面手围攻下,比亚迪的规模优势正被逐步削弱,其如何调整策略以应对这场贴身紧逼,将成为其能否守住冠军宝座的关键。
05
在头部“双雄”之外,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一汽-大众等第二梯队车企也在激烈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奇瑞汽车凭借出口与新能源双线增长,继续位居批发销量排名第三;长安汽车则在新能源零售端表现稳健,同比增长2%;而一汽-大众虽仍居前五,但同比下滑3.9%,面临转型压力。
另值得关注的是“创二代”品牌的崛起。
在北汽极狐、东风岚图、长安深蓝等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强势增长带动下,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北汽集团五大国有大集团的自主品牌10月同比合计增长17%,成为推动自主品牌向上的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新势力阵营内部出现分化:小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销量增长显著,而理想汽车则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新势力份额达22.7%,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小米汽车首度跻身新能源批发前十,表现抢眼。
Views of AutosKline:
10月车市在平淡的零售数据背后,隐藏着激烈的结构性变革。
比亚迪与吉利的对决,不仅是两家企业的竞争,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缩影。
李书福所阐述的“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端的销量表现,共同勾勒出一家顶级车企的成长逻辑。
无论谁最终胜出,都预示着中国汽车品牌正在集体向上,凭借更健全的体系力,迈向全球舞台的中央。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内容参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业公开信息(相关公司和机构应有义务对其真实性负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风险大,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