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最近合资车企的人事变动里,北京现代这波操作绝对是王炸级别的。
刚官宣的新总经理,直接戳中了行业的命门,这可是北京现代自打2002年成立以来,头一回让中国本土高管代表韩方掌大权,不是挂个虚职凑数,是真真切切把生产、销售、战略这些核心权力都交出去了。
本土掌印,史无前例
11月10日,现代汽车的官宣消息一出来,汽车圈里直接炸开了锅。
新上任的北京现代总经理叫李凤刚,不是韩方从韩国空降的高管,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汽车人,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一上任,北京现代的核心管理层直接凑成了“全华班”,董事长吴周涛、总经理李凤刚、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三个能拍板的关键岗位,清一色中国人。
这事儿放在韩系合资车企里,以前想都不敢想,毕竟韩系车在管理上向来看得紧,外方话语权一直压过中方一头。
韩方这次肯松口放权,说白了就是被逼到墙角了。
咱们看看数据就知道有多惨:全球市场上,现代汽车去年卖了723万辆,稳稳排在前五名,比福特还多。
可一到中国市场,就彻底没了脾气。
2016年巅峰的时候,北京现代一年能卖114万辆,街上跑的出租车里一半都是伊兰特、索纳塔,全国有700多家4S店,光北京就有28家。
可现在呢?2024年全年才卖了15.7万辆,2025年前三季度更拉胯,累计才卖了8.08万辆,9月单月1.78万辆的销量看着同比涨了8%,但架不住整体颓势,市场份额直接跌到0.5%左右。
以前的700多家4S店,现在只剩200多家,北京的老经销商说,当年28家店现在就剩三四家,有两家干脆不卖新车了,全靠给老车主做保养续命。
连工厂都从五家砍到只剩顺义一家在撑着,产能利用率跌到15%,剩下的要么租给别的品牌,要么干脆停了。
也正是因为这么惨,韩方才下了血本。
去年年底,北汽和现代联手砸了80亿增资,就是怕北京现代彻底垮掉。
一个月前刚发布的“智启2030计划”,更是喊出了“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的口号。
而李凤刚的任命,就是这套救市组合拳里最关键的一拳,既然外方玩不转中国市场,那就换懂行的本土人来干。
新帅履历,全是硬货
能让韩方放下身段放权,李凤刚的履历那是相当能打,全是硬货。
他是清华机械设计专业的高材生,科班出身就自带技术基因。
2003年进了一汽-大众,一待就是20年,从最基层的产品工程师干起,画零件图、搞研发、做战略规划、管销售运营,甚至去东北、华东当过大区销售头头,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他几乎都轮了一遍。
这种全链条历练出来的人,跟那些只懂某一块的高管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最拿得出手的战绩,是在一汽奥迪那两年。
2023年他当执行副总经理的时候,奥迪在豪华车市场正陷在泥潭里,燃油车被宝马奔驰压着,电动车又跟不上节奏。
李凤刚一上台就没玩虚的,直接推了“油电共进”的战略:一边稳住燃油车基本盘,优化渠道搞促销;一边死磕电动化,逼着技术团队加快PPE平台的Q6L e-tron落地。
结果2024年,奥迪就硬生生抢回了国产燃油豪华车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电动化转型也踩稳了节奏。
更难得的是他不端高管架子,特别接地气。
在奥迪的时候,他不天天待在办公室看报表,经常往4S店跑,跟销售聊政策、跟车主唠需求,甚至亲自下场直播卖车。
这种既能玩得转高端技术,又能摸得准市场脉搏的能力,正是现在的北京现代最缺的。
现代中国区总裁吴益均说得很实在:“现在中国市场,光靠全球技术不行,得有本土化解决方案,既要保品质还得有价格竞争力。”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前靠韩方技术躺赢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要李凤刚用中国思路,救中国市场的命。
破局大招,真刀真枪
李凤刚接手的,说是个烫手山芋一点不夸张。
巅峰时期年销百万的车企,现在连零头都不到,经销商库存系数高达2.1,远超1.5的行业警戒线,意味着经销商得花两个多月才能清完库存,不少店卖车都是亏本赚吆喝,全靠售后和保险业务撑着。
曾经的爆款伊兰特,9月才卖了2977辆,同比跌了近30%;ix35更惨,只卖了244辆,跌了83%还多。
但救市的大招已经开始往外抛了,而且每一步都透着“本土化”的味道。
刚上市的EO羿欧,就是第一个试金石。
这款纯电SUV虽说用的是现代全球顶尖的E-GMP平台,但从设计外形到配置选择,再到最后的用户测试,全是中国团队说了算。
定价11.98万起,直接扎进了10-15万这个自主品牌的主战场,摆明了要跟比亚迪、吉利硬碰硬。
为了冲销量,北京现代这次是真豁出去了。
现在买EO羿欧,能享受到0首付购车,相当于一分钱不花就能把车开回家;还有4000元置换补贴,家里有旧车的换购更划算;另外还送充电桩和终身无限流量。
这波促销力度,放在以前的韩系车身上,想都不敢想,完全是照着中国消费者的购车痛点来的。
长远规划也摆到了台面上,不是画大饼。
未来5年要推20款新车,其中13款是新能源,7款燃油车守基本盘,明显是冲着电动化转型下重注。
到2030年,不仅要把年销量干到50万辆,还要建20万辆的出口体系,搞“中国造,全球销”。
现代全球CEO甚至放话,要让中国市场占到全球销量的8%,这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你发现没,李凤刚的上任不是个例。
现在丰田中国的李晖、奔驰中国的段建军,越来越多合资车企的掌舵人都是本土面孔。
这早就不是“要不要本土化”的选择题了,是“不本土化就活不下去”的生存题。
毕竟电动化、智能化的节奏太快,外方高管隔着时差开会拍板,等方案落地,市场早就变天了。
结语
合资车企的黄金时代早过去了,靠外方拿技术、中方卖车的躺赢日子,彻底一去不返。
北京现代敢把大权交给李凤刚,说白了就是赌一把,赌本土人才更懂本土市场,赌中国团队能把全球技术玩出中国味道。
李凤刚手里的牌不算差:80亿资金兜底,有现代全球技术背书,还有EO羿欧这个本土化敲门砖。
但能不能赢,关键看他能不能打破韩系车的老规矩,能不能真的放下身段摸准中国消费者的脉,能不能把技术、价格、服务拧成一股绳。
说到底,合资2.0时代的核心就一个:谁能让本土人才说了算,谁能把全球技术跟本土需求对上暗号,谁就能活下来。
李凤刚和北京现代的这场仗,不只是救一家车企,更是给所有合资品牌探路,本土化不是选择题,是保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