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10月强抢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一个月后,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终于坐不住了,公开炮轰这场闹剧暴露了供应链有多脆弱。
而另一边,美国逼着荷兰断供中国,自家企业却在中国市场闷声发财。这到底是盟友还是工具人?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美国用"国家安全"包装的利益掠夺战。2025年10月,阿斯麦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净销售额75亿欧元,净利润21亿欧元,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将增长15%达到325亿欧元。
但光鲜业绩背后藏着一个刺眼的事实:新任CEO傅恪礼在财报解读中直言"2025年中国市场业务表现强劲"的说法,其实指的是仅靠老型号设备维持的基本盘,那些能带来超额利润的极紫外光刻机和高端浸润式设备,早已因美国主导的出口管制彻底无缘中国市场。
从2019到2025这七年,这家全球唯一能生产极紫外光刻机的荷兰巨头,累计损失已超150亿欧元,而美国企业却在中国芯片市场赚得盆满钵满,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终于让阿斯麦忍无可忍公开炮轰。
一切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美国突然将目光锁定阿斯麦,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荷兰政府限制极紫外光刻机对华出口。
那年刚开年,荷兰政府就拒绝给阿斯麦续批对华出口许可,直接导致几十台价值超2亿欧元的设备订单泡汤。
要知道,中国市场曾贡献阿斯麦15%到20%的销售额,其中高端设备占比极高,这一记闷棍让公司营收立刻出现缺口。
但美国的打压远未停止,2022年底又升级管制措施,要求所有浸润式设备出口都必须获得许可。
时任CEO温宁克在荷兰媒体上忍不住吐槽:"国家安全是美国自己定的标准,我们从2019年就停售最先进设备了,代价还不够大吗?可美国那些设备商该出口照样出口,英伟达、AMD这些芯片公司也没受影响,凭啥就我们被卡得最死?"
温宁克的质疑戳破了美国的虚伪面具,所谓的"国家安全"根本就是幌子,本质上是让荷兰企业给美国竞争对手让道。
讽刺的是,就在阿斯麦因出口限制丢失中国高端市场的同时,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仅没降反而持续上涨。
2023年荷兰政府正式下令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当天,阿斯麦股价应声暴跌8%,市值瞬间蒸发近300亿欧元,这就是为美国"国家安全"买单的直接代价。
但美国显然不满足于此,2024年又进一步要求荷兰撤销部分已发放的许可证,阿斯麦只能无奈取消十几台已排产的订单,中国客户交的定金也只能转去购买老型号设备。
在当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新任CEO富凯再也忍不住公开炮轰:"我们为盟友牺牲太多了,美国企业却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这哪是伙伴关系,分明是利益掠夺。"
时间来到2025年,美国的管制变本加厉,连阿斯麦对华提供维修服务都被纳入许可管理范围。
这意味着中国客户即便拥有早期设备,后续维护也将面临重重阻碍。
据行业数据显示,光刻机维护成本呈指数级增长,最新一代EUV设备的年均维护费用比前代DUV机型增加200%,关键备件交付周期更是延长至18个月以上,如今连基础维修都要受限,无疑让中国市场的老设备用户雪上加霜。
而阿斯麦自身则陷入更尴尬的境地,其最先进的EXE:5000型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单台采购成本高达4亿美元,本可凭借技术垄断在全球先进制程竞赛中赚得巨额利润,却因美国政策绑住手脚,眼睁睁看着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的高端需求无法满足。
企业敢怒敢言,荷兰政府却始终保持沉默。从2019年最初的拖延、妥协,到后来逐渐转为主动配合,背后是美国持续不断的政治施压。
这种单边管制不仅让阿斯麦股价每次在美国出新规时都应声跳水,更引发了整个欧洲市场的担忧。
欧洲媒体频繁引用温宁克那句"国家安全由美国定义"的话,荷兰企业界私下更是普遍认为,这根本不是什么合作,而是单方面的牺牲。
毕竟阿斯麦的遭遇不是个例,美国一句"国家安全",就能让欧洲最赚钱的企业把完好的设备拆了、把到手的订单推了,这种霸权逻辑下,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被点名的不会是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麦2025年预计15%的销售额增长,主要依赖AI相关投资推动的先进逻辑芯片和DRAM需求,与中国市场基本无关。
傅恪礼在财报中提到"AI的发展将惠及更广泛客户群体",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在为失去中国高端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事实上,中国客户并非毫无动作,转向老设备囤货就是在为未来争取时间,这种被动应对也从侧面反映出全球供应链因美国单边主义而变得何等脆弱。
2025年第三季度,阿斯麦新增订单54亿欧元,其中36亿欧元为EUV光刻机订单,这些订单几乎全部来自韩国、美国等地区的客户,三星电子已在华城工厂部署首台EXE:5000型高数值孔径EUV光刻机,计划2027年实现1.4nm芯片量产,而中国企业却只能在管制夹缝中艰难求存。
这场博弈暴露的不仅是盟友体系的主导权问题,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层危机。
美国为了维持自身技术霸权,不惜牺牲盟友利益,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规律,这种做法正在不断侵蚀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础。
阿斯麦的遭遇给所有欧洲企业敲响了警钟:当美国的"国家安全"需要时,所谓的"盟友"随时可能变成被牺牲的"工具人"。
如今阿斯麦一边执行限制政策,一边积极拓展3D集成等新领域寻找出路,但失去中国这个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其长期增长潜力必然受到影响。
温宁克和富凯两任CEO的公开反对,不仅是为企业自身抗争,更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无声控诉。
未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的深刻调整,美国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终将反噬自身,而像阿斯麦这样被绑在战车上的企业,何时才能摆脱"背锅侠"的命运,恐怕还要看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进程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参考资料:
ASML第三季度新增订单54亿欧元 预计2025年净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5%——证券时报
光刻机巨头ASML CEO温宁克宣布退休:曾表示孤立中国没有希望!——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