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11月6日,枣矿集团“建功成才青有为、展现价值勇担当”青年人才分享会圆满落幕。来自矿区不同战线的11名优秀青年代表走上讲台,分享了他们在岗位上追求卓越、在实干中成就精彩的奋斗故事。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将11名青年代表的发言予以刊发,希望全体青年职工以他们为榜样,锐意进取、接续奋斗,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行动投身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践。
丰源轮胎 陈奕昂
以AI赋能设计
让匠心薪火相传
我是丰源轮胎的产品设计工程师陈奕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团队用AI重塑轮胎设计的历程。这段路上,既有对前辈匠心的敬畏,也有创新突破的坚持,更藏着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担当。
回望初心:前辈的匠心,是创新的底气
刚入职时,前辈们的手绘设计图,让我读懂了丰源轮胎的 “硬实力”。那时没有数字化平台,设计全靠“真功夫”:一张胎面弧度图,要对着公式反复验算,差一毫就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一组花纹间距数据,需结合上千次路测经验调整,熬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
前辈们用手艺和责任心撑起了公司口碑,但传统模式也有局限:同系列轮胎因设计师经验差异,质量偶尔波动;优化一个方案,单手动核对数据就要两天。这份辛苦从不是 “低效”,而是时代条件下的全力以赴——这份匠心,成了我们后来敢闯创新的底气,也让我们下定决心:不能让这份专业,困在“手工作坊” 的局限里。正如老匠人常说的,匠心是永不熄灭的炉火,唯有接住这份温度,才能让创新有扎根的力量。
直面挑战:用AI破局,让匠心价值最大化
改变的契机,源于市场竞争,更源于我们 “想让匠心发光” 的执念。当竞品用数字化设计快速推出高性能轮胎时,我深知:不是前辈经验不够好,而是传统模式撑不起公司更快的发展。于是团队定下目标:搭建丰源自己的研发数字化平台,让AI“装下”前辈经验,放大辛苦的价值。
那段日子的“难”,现在想起来满是敬畏:
为导入公司十年积累的上万组数据,我和同事每天加班到后半夜,逐行核对 Excel 表——我们核对的不是数字,是前辈十年的心血,容不得半点差错;
算法调试像“闯关”,第一次试算轻卡轮胎花纹,AI方案与传统设计差 30%,我们没放弃,反复调整参数,前后试了47次。每一次失败都在追问:如何让AI精准承接前辈经验?如何让丰源设计标准在数字化里扎稳根?
创新之路从无坦途,那些逐行核对的严谨、反复调试的坚持,正是让传统匠心对接现代技术的桥梁。
见证蜕变:AI 赋能,开启设计新征程
当 AI 平台第一次出图时,我真切体会到 “创新的力量”。输入 “耐磨 + 低滚阻” 需求,5 分钟生成 3 套方案,性能数据同步算出,改参数不用重画。
效率上,以前 3 天的活现在半天搞定,设计效率提升 50% 以上;
质量上,AI 把标准卡得更严,质量波动问题解决了 80%;
价值上,这不是替代,而是升级:前辈经验有了数字化载体,我们不用再陷在重复劳动里,能腾出手研发环保橡胶、优化抗爆结构——这些 “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如今成了日常。
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客户订单增多,研发管线更活跃——这就是新设计方法给丰源最实在的回馈。
这段路走下来,我有三个最深的感悟:第一,创新从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带着对前辈的敬畏前行,数字化是让匠心传承得更远;第二,技术的价值,是让专业更有力量,让工程师的辛苦不再白费;第三,丰源的发展,从来不是某个人的突破,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守根”又“闯路”的结果。
作为青年工程师,我深知肩上的担子。往后,我想跟着团队继续深耕:让 AI在材料选型上更精准,在性能仿真上更可靠,既要守住丰源轮胎“质量为王”的根,也要跟上市场“快速迭代”的节奏。我还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同事,让数字化的红利惠及整个团队——个人的成长不算什么,能和丰源一起,在轮胎设计的赛道上跑得更快、更稳,才是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意义。
编辑:王代智
审校:王代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