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X9超级增程上市,把“家用大七座”这个原本靠堆料、靠营销的细分市场,重新拉回技术和体验层面去讨论。
小鹏X9超级增程共推出Max版和Ultra版两个版本,官方指导售价分别为30.98万元和32.98万元。
这辆车的核心卖点并不复杂:一次性把“大电池、大油箱、高压平台、真实续航、安全体系、车内静谧、空间工程”几件事叠到同一台七座车上。发布会的公关语言很多,但拆掉包装后,它呈现的是一个明确方向:让一辆七座车在长途、寒冷、高速、拥堵、郊区补能等现实使用环境里可预测、可控、不添麻烦。
续航部分最直接。小鹏没有沿用传统增程路线,而是把电池和油箱都做大,再配800V平台,CLTC 综合续航达到1602km,纯电续航452km。媒体实测里,它的续航表现位列同级大七座首位。
更关键的是,它的用车成本被压到传统燃油MPV 的三分之一左右,补能效率也被抬到10分钟补313km 的水平。这些数字说明,小鹏想通过一个更大的电能基础盘,把“增程只是兜底”这件事落地。
安全部分是整个产品叙事里最强的一环。
电池包满足 2026 年新国标,单电芯热失控 24 小时不起火不爆炸,结构上有 4-3-4 立体防护、抗底刺、耐冲击,甚至连“抗 10 发子弹”这种极端测试也做了。车身结构对齐中欧最新五星标准,不区分销售地区版本。
高强钢、吸能盒、激光拼焊门环、三层框架等结构设计,强调的不是概念,而是碰撞可控。再叠加AEB/AES、爆胎稳定行驶、冰雪系统等主动安全策略,小鹏试图把“大家不愿意讨论的那部分风险”提前消解。
静谧性是一辆增程车能否摆脱“发动机介入噪音”的关键。
X9把90%使用场景锁定为纯电,再用主动降噪(ENC+RNC)抹掉增程器介入带来的声震。实测比百万级豪华MPV更安静,这意味着它在NVH工程上投入极重。
空间部分体现的是工程压榨能力。
第三排支持电动三折叠实现纯平,确实让七座车的后段可用性变高。
后桥采用9合1集成结构,把排气、悬架、电驱、油箱、后轮转向等系统压缩进同一模组,换来95%以上的空间利用率。结果是第三排能躺平,能坐得下成年人,也能真正装下行李。
舒适层面,小鹏把豪华配置堆满,包括空气悬架、双腔弹簧、H臂全铝后悬、6D防晕算法、零重力座椅、Nappa 真皮、阅读灯、氛围灯等。它的目标不是新的体验,而是缩小与百万级MPV 的落差。
整体来看,小鹏X9超级增程的叙事逻辑是:把家庭用车的常见痛点拆开,分别做硬解,不依赖营销话术,而用技术堆出稳定预期。定位上,它不追求“标签”,而是把舒适、续航、安全、空间这四个传统MPV 核心参数重新拉到新能源时代的技术边界。
这辆车的意义不在“如何讲故事”,而在“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方案回应七座车用户真实的焦虑”。随着鲲鹏超级增程落地,小鹏也算是在混动赛道给出了自己的路线图:用纯电思维去做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