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小提车,在吉利和轩逸之间纠结了整半个月,最后拍板选了前者。办手续那天销售都笑,说这月来订车的,十个有七个跳过合资直奔国产,搁三年前想都不敢想。
我特地借了他的车开了三天,又找朋友把同款价位的朗逸借来对比。说实话,开下来的感觉比数据表格直观多了——以前总说国产车“堆配置不堆质”,现在这话真得翻篇了。
先说说最直观的配置。发小那台吉利,12万落地,坐进去先是被双联屏晃了眼,高通8295的芯片,语音控制开空调、切歌几乎没延迟,连副驾都有座椅加热。反观那台朗逸,同样12万多,中控屏小得像老年机,调个温度还得伸手按物理按键,座椅是织物的,冬天坐上去凉得人一激灵。
你别说,合资车现在是真敢减配。我记得前几年同价位好歹还有个倒车影像,现在这台朗逸居然只给了个倒车雷达,朋友新手开着,上周在小区差点蹭到花坛。反观国产这边,零跑刚出的Lafa5更夸张,10万出头就带激光雷达,辅助驾驶能自动避让行人,这配置放合资车上,没个20万想都别想。
质量这块,以前是合资车的“铁饭碗”,现在也有点保不住了。前阵看J.D. Power的报告,说2025年燃油车质量问题都在涨,但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已经缩得特别小。奇瑞今年的得分甚至比不少合资品牌都高,发小他哥开艾瑞泽5开了四年,除了换过一次刹车片,啥毛病没有。
倒是合资车,现在小毛病不少。我那台开了两年的卡罗拉,去年开始中控屏就老黑屏,去4S店修了三次都没根治,技师说这是批次问题,不少车主都反应过。反观我姐的比亚迪,开了三年,电池续航没掉多少,连异响都没出现过。
哦对了,混动车型现在是国产的天下。我邻居买的宋Pro混动,加满油充满电能跑一千多公里,上下班通勤半个月不用补能。上次跟他一起去加油,旁边加95的CR-V车主凑过来问,说他那车市区开百公里得十个油,羡慕得不行。关键是价格,宋Pro比那台CR-V便宜了快五万,这差价拿来加油,够开两年了。
不过有一说一,国产车也不是没短板。我开吉利那三天,觉得底盘调校还是有点偏硬,过减速带的时候颠簸感比朗逸明显。还有就是品牌溢价,发小提车那天,他爸就念叨“不如买丰田有面子”,老一辈的观念确实难改。
但年轻人不管这套了。我问了几个刚毕业的同事,他们选车先看智能配置再看续航,根本不把“合资”当加分项。有个同事说得有意思:“现在都2025年了,谁还会为个车标多花几万块?手机都用国产的,车凭啥不行?”
刚才说错了,其实质量差距缩小最明显的是燃油车。混动和纯电领域,国产早就跑在前头了。合资车好多还是拿燃油车平台改电动,电池塞得憋屈,续航也上不去。我表哥去年买的某合资电动SUV,续航标着500公里,实际冬天开空调只能跑300多,每次跑高速都得提前查充电桩,麻烦得要命。
真的,现在选车别再抱着老观念了。我建议想购车的朋友,别光看网上的评测,抽个周末去4S店实车体验下。坐进去摸摸内饰,开起来试试动力,对比完就知道,现在的国产车早就不是“廉价替代品”了。
发小提车后,拉着我们几个朋友去兜风,路过加油站的时候特意指了指油表,说这几天开下来,百公里油耗比朗逸省了快两个。笑得那叫一个得意,那模样,比中了奖还开心。
你们身边有没有人最近提车的?是选了国产还是合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有购车问题也可以问我,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