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见万宜讯—2025年11月21号,广州车展拉开帷幕。长安汽车发布“新长安 新安全 天枢智能”发布会,将其酝酿已久的“新安全”价值体系推至台前。
过去一段时间,长安给市场留下的深刻印象,多集中于“高性价比”和“家用定位”。此次,长安明确地将“安全”作为其智能化技术品牌“天枢智能”的核心价值,这标志着其竞争策略的一次关键升级——从提供具性价比的产品,转向塑造具有信任感的智能技术形象。在车见君看来,这样的做法背后意味深长。
根据长安在发布会上的阐述,其“新安全”体系的核心,在于将汽车安全的范畴从传统的碰撞安全(被动安全),扩展为了一个名为“主动智能泛安全”的概念。
简单来说,长安认为,新时代的汽车安全不应只在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客,更应在事前规避风险。这个被拓宽的“泛安全”体系,涵盖了行车安全、健康安全、心理安全乃至隐私安全等多个维度。而承载这一理念落地的,便是“天枢智能”技术品牌。
“天枢智能”的实力从何而来?一个技术品牌名字起得再响亮,最终仍需接受现实路况的检验。根据车见君了解,长安为“天枢智能”准备的一个有力论据,是广州车展前完成的一次大规模真实路测。
据了解,搭载了天枢智能驾驶辅助激光雷达版的长安启源Q07、A06以及全新Q05,成功完成了一次从“山城”重庆到“羊城”广州,全程超3000里的智能驾驶辅助挑战。官方公布的结果显示,车队在此次长距离、跨区域的复杂路况行驶中,实现了“零事故”和“零刮蹭”。
这个成绩的含金量在于,它并非在封闭测试场完成,而是在真实的公共道路上,经历了城市拥堵、高速巡航、隧道、匝道等多种场景。这为“天枢智能”的行车安全能力提供了初步的实证。
那么,天枢智能具体是如何保障行车安全的?长安的工程师团队显然对用户日常驾驶的痛点做了梳理,并将其集中体现在对“别、匝、黑”三大典型场景的应对上。
一是应对加塞(“别”),通过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感知系统,车辆能对旁边车道车辆的突然切入行为进行快速识别和轨迹预判,并平稳地进行减速避让,避免因驾驶员反应不及导致的急刹或碰撞。
二是攻克匝道(“匝”),在多源传感融合的厘米级定位技术支持下,系统能让车辆即使在曲率较大的高速匝道中,也能较为稳定地保持在车道中央行驶,提高了自主上下匝道的成功率和乘坐的平稳性。
三是突破黑夜(“黑”),借助激光雷达在夜间的超视距感知优势,系统宣称能在深夜无灯的高速环境下,提前约200米识别到如施工收窄、故障车等潜在风险,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车见君观察,长安汽车此次在广州车展高举“新安全”旗帜,其战略意图非常清晰:在智能化竞争进入下半场的当下,希望以“安全”这个汽车最本质、最能建立用户信任的属性,作为其技术品牌的核心差异化优势。
“天枢智能”不再仅仅强调功能的炫酷,而是回归到“如何让用户更安心地使用智能驾驶”这一根本诉求上。从完成3000里挑战,到精准切入“别、匝、黑”用户痛点,长安展示了一条相对务实的技术落地路径。
当然,任何技术品牌的成功,最终依赖于其在海量用户日常使用中积累起的口碑。天枢智能的“新安全”理念能否真正深入人心,成为长安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持续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长安已经亮出了它的技术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