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我的车才开了不到三千公里,4S店的保养提醒电话已经来了三回。前几年我总是乖乖就范,直到有一天算了一笔账:我这车一年保养两次,有一半的钱花在完全不需要的项目上。
开了十二年车,我才恍然大悟:汽车开得少,根本没必要定期保养。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多少老司机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
每次保养,4S店总是那句“六个月或五千公里一次,以先到者为准”。听起来专业负责,背后却是赤裸裸的生意经。汽车厂家在制定保养手册时,本就采取了最保守的策略。
他们心知肚明,缩短保养间隔意味着更多利润。
想想吧,一瓶普通机油成本多少,一次保养的工时费又收多少?这不仅是4S店的生财之道,更是整个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
我见过太多人,一年开车不到五千公里,却严格遵循“半年一保”的教条。火花塞还能再用两万公里,换掉了;节气门一点都不脏,清洗了。这不是保养,这是浪费。
机油被誉为发动机的“血液”,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少磨损、辅助冷却降温、防锈防腐蚀等作用。但机油的寿命远比4S店说的要长。
机油的选择比更换频率更重要。全合成机油完全可以支撑一万公里甚至更长的里程。如果你用的是高品质全合成机油,一年行驶不到五千公里,完全可以一年更换一次。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的变质速度远比想象中慢。发动机内部是相对密封的状态,能接触到的空气和水汽很少,机油在里面放一年是没问题的。
但要注意,机油也有保质期。一般机油在发动机内的有效时间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超过这个时间确实可能氧化变质。所以,对于低里程车辆,时间标准应放宽至一年左右。
低里程车主最明智的保养策略是:按需保养,重在检查。意思是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根据车况决定该做什么项目。
我自己的车已开了10年,每年行车不到3000公里,除了厂家规定的首保和二保,从不做其他定期保养。发现实际问题时对症下药,比如油耗陡增就检查并换三滤,出现抖动就清洗节气门。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定期检查车况。每个月花几分钟看看冷却液、制动液的液面高度,检查轮胎磨损情况,这比盲目做保养更实用。
对于长期停放的车辆,最重要的是“动态养护”——每月启动一次,开出去跑个二三十分钟,让各个部件活动活动,比花大几千做清洗项目强百倍。
真正需要定期更换的是空调滤芯,这关系到车内空气质量。建议一年一换,尤其是夏天开空调前。
看看德国市场的做法吧。自2000年起,奥迪和大众的大部分车型都将保养间隔延长到了2年或最多30000公里。 同样的车,为何在国内就要缩短保养周期?答案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