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电车企业纷纷发布了销量增长的好成绩,然而近期他们却突然发现如今决定企业生死的竟然不是价格战,而可能是产业链,因为电池出现了供应紧缺的问题,而这对于那些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企业最为不利。
据悉为了确保电池的供应,有车企的老板亲自与电车企业老板把酒言欢,车企的采购部门负责人甚至在电池企业隔壁酒店长期驻守,确保获得电池的供应,这一切都凸显出电池的供应突然紧张起来了。
导致如此结果在于受购置税和补贴的影响,消费者突然对于购买电车变得热情起来,9月底因为旧车置换补贴暂停曾出现了一波抢购热潮;而全免购置税将在今年底前执行完毕,明年起购置税将减半征收,如此明年购买电车的价格很可能将大幅上涨。
车企方面则指出,他们的产能已经相当紧张,不过为了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他们将为消费者兜底购置税,但是对于下单的客户则有时间限制,有车企就表示在本月底之前锁单的消费者可以获得车企兜底购置税,即是说在11月30日之前锁单的消费者,如果车企未能在12月31日前交付车辆免征购置税,那么增加的购置税将由车企承担,这就进一步提升了这个月的电车销量。
但是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不代表着车企和产业链能迅速增加产能,一方面是企业的产能有定数,短时间内增加太多的产能是不可能的,在不增加生产线的情况下,最多就是生产线采取人停、机器不停的24小时生产模式。
毕竟对于汽车企业和产业链来说,他们都清楚当下的需求增加仅是暂时性的,明年减半征收购置税必然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个时候当然不可能大举投资扩张产能。
面对着电池等汽车配件的需求增加,已有企业提出涨价,上游的原材料碳酸锂就已涨价两成左右,这将蔓延到整个电车产业,这样的情形对于那些规模偏小的电车企业尤为不利。
电车行业发展已有10年时间了,而在2024年就已有部分新造车企业陷入困境,由此导致消费者开始远离规模小的车企,毕竟购买了那些陷入困境车企的消费者已饱受其苦,车辆严重贬值,车辆售后需要自己找第三方,导致维修保养成本猛涨,甚至还找不到配件,这让众多消费者认识到汽车的售后服务竟然如此重要。
如今汽车配件供应紧张,将再给这些规模偏小的企业施加又一重压力,此时产业链的价格上涨导致造成成本猛涨,然而汽车售价却难以上涨,增加的成本将只能车企自己消化,而规模小的车企自然难以承受,2024年的数据就显示只有小部分电车企业取得盈利,成本上涨将导致这些小规模车企的资金链进一步紧绷。
这还可能成为常态,产业链对于规模大的车企可以提供更宽松的付款方式,而小规模的车企就需要现款现货,由此加速淘汰这些车企,在电车销量猛涨的时候,这类车企可能恰恰是最难受,甚至熬不过去的时候,此刻这些车企恐怕已感受到寒风刺骨了吧?